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2013-10-14 17:35:31)
标签:

杂谈

陕西

寺院

兴教寺

文化

分类: 天下丛林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夏末初秋的长安,与几位友人来去匆匆的兴教寺之行。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历经风波的玄奘法师及其两位弟子舍利塔。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赶上院子里的桂花盛放,清香阵阵。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树荫下忙着给桂花树拍照的几位友人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不知道是什么植物的果实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走廊一侧的字——“真如”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走廊另外一侧的字“实相”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小院里酣睡的狗狗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寺院一角的铁塔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大门口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当晚的火车回京,只能匆匆告别这座古刹
护国兴教寺掠影2013.9.15
附:网络相关资料——
【兴教寺简介】

  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长安县镇樊川北原(少陵塬)。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以后,倾注全部心血译经19年,公元644年圆寂于玉华宫。遗体运回长安,安葬在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白鹿原地势很高,在皇 宫内的含元殿就能看到。唐高宗非常敬重玄奘,将其奉为国宝,为他的去世曾经举朝致哀。诏令将玄奘的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上, 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之后千余 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 

  兴教寺内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幸存玄奘和两个弟子的舍利塔。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 葺塔亭、大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 三塔呈山字形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 高21.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 二层以上塔心实砌,玄奘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 文宗开成四年(839)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券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 米,都是3级,底边长2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形式与玄奘塔略同。

  注:窥基原名尉迟洪道,是尉迟敬德的侄子,17岁出家拜玄奘为师,唐太宗赐他法号窥基。他聪慧好学,很快就能帮助翻译经文。50岁时,去世在译经院的书案旁边。 

  圆测是新罗(朝鲜)王的孙子。随遣唐使来到长安,他精通梵语,熟悉汉文,后拜玄奘为师,是唯识宗的继承人之一,临终前,嘱咐弟子将自己陪葬在师父的舍利塔旁。 

  兴教寺自建成至今千余年间,几度枯荣,历尽沧桑。建寺约百年之后,即“塔无主,寺无僧”。唐文宗太和二年(828),重修塔身。清同治年间 (1862-1874)遭兵燹,除三座舍利塔外,全寺付之一炬,几成废墟。1922年寺僧募修大殿、僧房十余间,又先后由朱子桥、程潜增建及修葺塔亭、大 殿、藏经楼、山门等,并补修了三塔。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两次拨款整修。1982年以来,又进行了全面修缮、增建。1983年,兴教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 点寺院。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