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2011.11.26

标签:
房山猫耳山探路穿越爬山雪草甸文武石像棋盘石瓜蒌旅游 |
分类: 寻古揽胜 |
很久没有更新大博客了,除个草吧,发一些上周六猫耳山的照片——
感谢领队和队友,那天七人的小队走得很顺利,7:00六里桥北集合,上了7:10左右那趟901快,约8:00到达燕化影剧院转836,徒步到车厂附近,大概8:30开始爬升,之后全程都在轨迹上,下到山脚才15:50,比预计时间快很多。
残雪
山间岩石上隐约可见的佛像,可惜已经残破不堪
午间腐败一小时
菠菜紫菜榨菜蛋花汤
吃完午饭,重量减轻不少,补充好体力,继续前行
文武石像
棋盘石
左侧岩石剪影很像人的侧脸哦
下山时路过的草甸很美
相关微博——
车厂-猫耳山-驷马沟穿越平安归来今天一千米往上路段还见到积雪,下山过了草甸没积雪的路比较好走,15:10左右从草甸下撤,到山脚15:50,然后继续沿公路步行月一个小时,出了村子到驷马沟坐上17:00开车的房32转901快,居然18:30左右就回京到六里桥了。901快车果然比前几周坐的917给力很多啊
2011-11-26
分享图片下山路上看到的有趣果子,经绿野上驴友指点,得知此乃“瓜蒌”,可入药,芯可护手、治冻伤,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时,冬季曾用来洗护手,不知可有试过的朋友?上周六在猫耳山第一次见到,又认识了一种植物
2011-11-28
猫耳山位于房山区中部,东南距房山城约11公里。海拔1307米,为西山主要山峰之一。山势较陡,山体呈北东向延伸,顶部有二峰突起似猫耳状,故名。
无论从山下还是从山上看,猫耳山都只有两个尖,但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就会看到从顶峰向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出三条山脊。唐代茶圣陆羽曾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煮茶用的“风炉”:形似三足古鼎,上置双耳扁肚平底锅,三足两耳不正是猫耳山的形状吗?原来,两耳(即两峰)才是茶炉顶和猫耳山的一致特征,今日猫耳山就是古代茶楼(炉)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