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2011.11.26

(2011-11-29 22:14:13)
标签:

房山

猫耳山

探路

穿越

爬山

草甸

文武石像

棋盘石

瓜蒌

旅游

分类: 寻古揽胜

很久没有更新大博客了,除个草吧,发一些上周六猫耳山的照片——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感谢领队和队友,那天七人的小队走得很顺利,7:00六里桥北集合,上了7:10左右那趟901快,约8:00到达燕化影剧院转836,徒步到车厂附近,大概8:30开始爬升,之后全程都在轨迹上,下到山脚才15:50,比预计时间快很多。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残雪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山间岩石上隐约可见的佛像,可惜已经残破不堪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午间腐败一小时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菠菜紫菜榨菜蛋花汤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吃完午饭,重量减轻不少,补充好体力,继续前行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文武石像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棋盘石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左侧岩石剪影很像人的侧脸哦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下山时路过的草甸很美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相关微博——

车厂-猫耳山-驷马沟穿越平安归来今天一千米往上路段还见到积雪,下山过了草甸没积雪的路比较好走,15:10左右从草甸下撤,到山脚15:50,然后继续沿公路步行月一个小时,出了村子到驷马沟坐上17:00开车的房32转901快,居然18:30左右就回京到六里桥了。901快车果然比前几周坐的917给力很多啊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2011-11-26


 

分享图片 猫耳山文武石像,到底是哪个朝代留下的遗迹呢?待考2011.11.26猫耳山探路穿越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2011-11-28


 

分享图片棋盘石2011.11.26猫耳山不禁想起那副对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2011-11-28

分享图片 整理完照片经队友提醒后发现,左侧岩石剪影还真像人脸呢!2011.11.26猫耳山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2011-11-28

 

分享图片下山路上看到的有趣果子,经绿野上驴友指点,得知此乃“瓜蒌”,可入药,芯可护手、治冻伤,据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时,冬季曾用来洗护手,不知可有试过的朋友?上周六在猫耳山第一次见到,又认识了一种植物

猫耳山探路穿越(车厂-猫耳山-驷马沟) <wbr>2011.11.26

2011-11-28

附:猫耳山相关资料——

猫耳山位于房山区中部,东南距房山城约11公里。海拔1307米,为西山主要山峰之一。山势较陡,山体呈北东向延伸,顶部有二峰突起似猫耳状,故名。

        据《北京通史》上的说法,茶楼顶就是现在的猫耳山。《房山县志》记载:“茶楼顶在县西二十里上有金章宗歇凉台。”其实茶楼顶上不仅建有歇凉台,还曾建过灵峰寺、崇圣宫、白云亭。金元时期茶楼顶算是京城的一座名山,现在这些似乎已无任何痕迹。猫耳山是三条山脉的中点,其中一脉较低的山脊从长沟峪沟的右侧(东南方向)延伸上来;东北山脊近处的一段较陡峭;西北山脊线上的无名峰比猫耳山高出约30米。东南山脊的东南面,地形、地貌复杂,断崖、冰瀑、滑坡较多。西北山脊即主山脊。中部有一小片松树林离它不远南侧,是刻在山脊岩石上的两尊石像:一文一武,全身坐姿,略有破损,半米见方。然而石像究竟是哪个朝代的遗迹不得而知。白云亭据称就建在此处,然而除了石像和一小块平地外,看不到任何白云亭的遗迹。在文武石像旁边的石壁上还有两行石刻字,记载着明代天启元年本心和尚请石匠李见在此建造了一尊土地爷石像,然而土地爷石像也已不见踪迹。峰顶,只见一块巨石上刻着一副象棋棋盘,另一侧的石壁上还有一处无头的石刻人像。山势较陡,山体呈北东向延伸,顶部有二峰突起似猫耳状,猫耳山比周围的山都高,站在山顶,四下俯瞰,但见周围群山起伏、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远处的村庄星星点点,好一派壮丽风光。

  无论从山下还是从山上看,猫耳山都只有两个尖,但如果站在山顶往下看,就会看到从顶峰向东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延伸出三条山脊。唐代茶圣陆羽曾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煮茶用的“风炉”:形似三足古鼎,上置双耳扁肚平底锅,三足两耳不正是猫耳山的形状吗?原来,两耳(即两峰)才是茶炉顶和猫耳山的一致特征,今日猫耳山就是古代茶楼(炉)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