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练琴 练拳 练心

(2009-04-27 16:41:53)
标签:

古琴

太极

国学

内三合

传统文化

陈式太极

缠丝劲

文化

分类: 古琴雅韵

  周日晚在北大听完杨教授的阿含经系列讲座,乘兴和几个好友到北大朋友住处小聚,在座除了国学社几

位朋友,恰好还有北外的XCC师兄(北外太极拳协会创始人)。

  大家聊起许多当年社团活动往事以及众人相识因缘,颇有意思。04年北大禅学社、古琴社、清华禅学社

、西麓社、北外太极拳协会等社团的中秋联谊,后来随北大国学社访龙泉寺、圣泉寺、朝阳寺等等活动

。现在好多同学已经毕业工作,有些继续读研读博,有些出国深造,还有的继续活跃在高校社团中……

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轨迹。

  当晚屋内恰好有琴和茶具,于是不免抚琴饮茶,直到夜深,众人才散去。


  记得大学期间得以学习太极多亏XCC师兄的因缘,当时每晚坚持打拳,身体一直不错。不过比较惭愧的是,工作后没有坚持练拳和站桩,能打下来的仅有那套武当太极,八十三式的陈式新架一路前十六式还记

得,太极剑和杨氏四十基本都还给老师了……

 后来开始学习古琴,发觉古琴与太极二者许多相通之处,一开始,只能体会到比较浅层次的,比如弹琴

时的姿势要求和太极的顶劲虚领、沉肩坠肘是一模一样的,但更深层次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值得挖掘。

这次古琴课上,老师的指导让自己发现古琴和太极更多的宝藏,对古琴学习颇有益处,乘自己还没有遗

忘之前,总结整理了几点:


用力:外圆内方
弹琴时右手下指的角度,发力的方式与大学期间师兄教授的太极拳发力方式的异曲同工,在完全放松的

状态中,触弦刹那的爆发力,那种內敛、刚柔并济的力道,和陈式太极里掩手肱锤那种“刹车力”的发

力很像。


泛音:平缓弧线

泛音之间,起伏、强弱过渡要如同平缓的弧线,不能太突兀,如同太极里讲究四肢的运动轨迹都是弧线

,避免僵硬的折线和直线,否则动作间就留下缺陷。


按音:一气贯穿

左手按音的韵和气息不能断,要做到连绵不绝,正如太极里打一套拳的一气贯穿,还得多下功夫练习。


此外,古人弹琴前的焚香沐浴,太极拳起式前的站桩,无我茶会前的禅坐静心,都是一个调整身心的过

程,这样,弹琴、打拳、泡茶的时候才能涤除杂虑、全神贯注、身心放松。的确,只有在身心完全放松

的情况下,弹琴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记得学习太极时,师兄讲过太极的内外三合,其中的内三合—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同样也适用于弹琴。

 

中国古代文史哲向来不分家,而传统文化中的好多东西,如古琴、太极、茶、禅等等都有学多相通之处

,在学习中越发体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点小小的粗浅体悟,希望朋友们多多指导,共同进步。

 

补充:
今天(2009-4-28)下午经过师兄留言点拨,再结合之前古琴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又想起来古琴和太极另外一些相互印证之处,是关于稍节领劲与缠丝劲的,如下:

稍节领劲:
“即以放松之下, 以手指之顺逆(阴阳) 领周身之气脉, 腰以协同, 合而为一, 则可大进.”
                                    --常心居士
缠丝劲:
此外,除了泛音过渡如平缓曲线,按音轨迹也是,比如平沙泛音结束后第一个按音,左手按音时候的一长二短的轨迹也是逆时针划圈而不是折线,可以结合陈式太极拳的缠丝力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