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评电视剧《暗算》中“看风”耐人寻味、刻骨铭心的悲剧结局

(2007-10-11 22:02:40)
标签:

艺术赏析

三、评电视剧《暗算》中“看风”耐人寻味、刻骨铭心的悲剧结局

 

电视剧《暗算》中的“看风”部分是以女主人公黄依依最后成了植物人在安在天家877天后瞌然而逝而告终的。看到这一悲剧结局,许多观众潸然泪下,有的观众遗憾得捶胸顿足,甚至也有观众唾骂编导太惨无人道了。我观后同样倍觉痛心和悲凉,但我十分欣赏这一结局的设计。一部剧作的结局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正说明了编导的匠心所在。

 

就主观而言,安在天和黄依依各自所代表的价值观念的矛盾,势必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结局;就客观而言,像黄依依这种价值观和性格的天才迟早要被那个时代环境抽空、打倒,最终难逃被世俗毁灭的命运。而剧作巧妙地在动态中交织着、变化着地充分展示了这两组矛盾,而后给观众以出其不意的独特的悲剧结局。

 

安在天是一个持有“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信念的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利益他可以牺牲个人的一切,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他在一次完成组织上交给的重要任务过程中竟“亲手杀死了爱妻小雨”。所以当破译“光复一号”大战在即,小雨尸骨未寒尚未入土之时,无论黄依依怎样向他表爱,他都表现得“无动于衷”,他对待黄依依对自己产生的情感不会没有思考,但那时他是无法接受这份爱的,为了他恪守的信念他也无权去爱黄依依。而黄依依则是一位“爱情至上主义者”,并且在情感方面她是“不完全则宁无”的,所以尽管她曾如痴如醉地、如疯如狂地爱过安在天,但当她破译了“光复一号”后,得知了小雨遇难的真相,她便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安在天,决定带着“转世”的汪林永远地离开701,离开安在天。然而,就在这时,剧中的镜头一转,一个意外出现了:因其他特殊情况,黄依依改变了原来的决定,竟然不走了,留在了701,成为了701的一棵树,永远将根深深地扎在这里。黄依依留下来不是为了安在天,也不是为了哪个男人,是为了自己的同时,更为了使命、责任和对祖国的热爱。当安在天从上海休假回来时,见到留下来的黄依依,听到她变化着的思想信念,看到她不断地取得的工作成绩,心中十分高兴,加上从徐院长那儿得知黄依依无一亲人了和她在病重昏迷中把自己当作唯一的亲人呼唤着,安便更加关心、体贴和呵护着黄。他利用公休日帮她收整晒洗的衣服、帮她拽平床单,他在刘丽华谩骂、殴打黄时挺身而出,愤怒地对刘喊道:“你放屁!大家不要听她胡言乱语镲”, 同时又把黄被打翻在地的饭盆等收拾起来洗净、为她打饭等等。这些剧情都会使观众隐约感到:尽管安从上海归来至今黄还不曾主动与他说过一句话,尽管黄婉言谢绝了徐院长的规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在天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抚平“杀害小雨”给黄依依带来的心灵创伤;同样,已身为701破译处处长的黄依依也会在这样的环境和自己的工作中慢慢理解安在天为了恪守的信念和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所做过的一切,也就是说黄的价值观也会逐步有一定转变。观众们的潜意识看到两颗心正在悄悄地向对方走去,相信有一天一定会碰撞出幸福的火花……。然而,就在这时,剧中的镜头一转,又一个意外出现了:黄依依在去县医院看病时,惨遭刘丽华暗算,昏倒在地,颅内出血!在荒凉的大西北的一个小县城里,简陋的医院设施条件、低下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生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黄依依的脸色越来越白,身体越来越凉,死神之手伸向了黄依依,观众的心也都绝望了。然而,就在这时,剧中的镜头一转,另一个意外出现了:省城的医生们赶到了!经过他们的努力抢救,竟然救活了黄依依,但救活的只是她的身体,而没能救活她的精神和思想,黄依依成了植物人!这便有了以下的情节:安在天正式向组织提出“把黄依依接到家中,由自己来照顾她”的请求,他饱含深情地对徐院长说:“我知道,她好的时候一直想和我在一起,现在她身体虽然没被救过来,但心一直是醒着的。……请组织批准我的要求,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也学着照顾别人。”安在天去医院接黄的时候,不断地对小查说:“你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她的!”然后像小孩子背书一样把他将如何按着依依原来的生活习惯去精心照料她的一切说给小查听,并让小查多教他、监督他,有不对的地方批评他。小查泪流满面地听着这一切,随后安又对小查说:“别看她现在睡着,我相信她总有一天会醒来,我真担心她醒来时眼前没人她会害怕的。”说完轻轻地拉过依依的一只手,用自己的双手爱抚地紧紧地握着它,两眼深情地望着沉睡中的黄依依。这一切都是依依好的时候梦寐以求的,为了这一切,依依随安跋山涉水地来到了701,为了这一切,依依又从事了自己不愿从事的曾经放弃过的破译工作,为了这一切,依依经过了漫长的、痛苦的心路历程。而当这一切到来的时候,依依却成了植物人,全然不知……。877天后,安在天在黄依依的尸体鉴定报告中家属一栏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安在天最终完全接受了黄依依,不过为时已晚,这不能怨安,时代、环境、信念、事件所致。其实安在天自身也有着悲剧性,因为他的潜意识是很爱黄依依的(特别是剧片的后半部分),正如后来徐院长劝黄依依时说的:“现在他(安)心里挺有你的,以前他可能没意识到,或是意识了不敢证实。”但当安意识到了,也有可能接受和想去接受时,意外发生了。所以他只能在黄成了植物人后,用照顾她来释放着自己的情感、接受她的爱,同样黄也是在此情况下才能得到安的爱。这一结局的设计,是该悲剧“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反映了安黄悲剧的必然性,同样也升华了剧作的主题思想:安在天式的英雄们为了祖国的安全,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包括情感),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这种残酷的、非人性的破译工作。这不仅无损于安在天的形象,反而使之更加“高大全”,更加可歌可泣。

 

悲剧本身就是有力量的,能在人们内心长久。而《暗算》的编导又精心地构思,巧妙地安排了“看风”尾部的三次镜头转锋,加之最后的“点睛”之笔,这就大大地增强了“看风”悲剧的深刻性和强烈性,观后耐人寻味、刻骨铭心!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沙翁曾说过:“一个女人就是一部悲剧。”我之所以如此欣赏“看风”结局安排,不仅是因为它的深刻性、强烈性,而且还因为它的真实性。我是从安在天、黄依依时代走过来的人,对那个年代、那种环境被压抑变形的人性、情感理解很深。正如安在天旁白所说:“直到我成了白发苍苍老人时,仍不明白我和黄依依是怎样的情感。是光密让我们相遇,同样也是光密让我们在相遇之后又各自离去。” 那个年代,信念大于爱情,爱情确实只是毛毛雨,像安在天这样“高大全”的人,像黄依依这样才貌双全的知识女性,为了信念或是为了政治、为了所谓的“中国道德”而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不乏其人。所以看到“看风”的结局,倍感凄凉的同时又倍感真实贴切。现在的中国,因为信念、政治、道德等问题造成的爱情悲剧可能比那时要少了,但就世俗扼杀天才问题来看,像黄依依这样容貌、知识、才华、地位都过人而又那么善良、直率到天真地步的人,就是在今天,也难逃脱被世俗妒忌、暗算的悲剧结局。从这一角度看,“看风”悲剧结局也有着极强的真实性。

 

每当我想到依依的悲剧结局,很容易联想到两点:其一,依依是在1965年3月9日去世的,一年后就是一场“血色风暴”席卷全国了,如在这场风暴到来时依依仍完好无缺地生活着,作为曾在美国情报局“兰登公司”工作过的依依将会遭遇什么?不堪设想……其二,我看依依也是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人”,否则她也不会爱安在天爱得那么苦,明知“爱而得不到”是世上最苦的事,她却偏要去领略,这种苦对她来说或许也是一种享受吧。从这点看,当她成了植物人沉睡在安在天家877天里,安在天是那么精心地照料着她,虽然她已全然不知,但最终她还是得到了她苦苦追求的这份“爱”,且她去世后,安在天以家属身份在她的尸体鉴定报告上签了名。这一切,会使九泉之下的依依痛苦的心灵得到一些满足和欣慰的。同样,每每想到这两点,我为依依而流着鲜血的心灵也受到轻轻的抚慰……。所以,“看风”故事的结局让我倍觉悲凉,也让我倍觉凄美……。

 

2007年1月16-17日

云南,西双版纳,景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