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的前世今生
周六,去某知名三甲大医院探视病人,闲聊中,对于“红包”的收取方法有了惊人的了解。
记得十年前,老伴住院切除甲状腺肿。东北病友提醒说:“送个包吧,好使”。妻妹去送的,以找医生谈病情为由,偷偷塞给主刀800,麻醉师500。而没送红包的那个老大爷手术下来就被撂在门外,连往病房推都不管。
后来听说,那家医院的财务女总管被判20年,罪行是出院病人的剩余钱款当时不退,30天之后再说。她用这笔钱去炒股,结果赔了个一塌糊涂,这才东窗事发。
卫生局重视了一下子,手术医生们老实了一阵子。
现在变了,医院和医生都学坏了,为了避嫌,免得引火烧身,不再由医生直接对病人,而是出现一个所谓的第三方——某某服务公司,作为中介,代医生向病人家属收取红包。
在病人手术前的一两天,家属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约你到设在医院内的公司谈手术问题。你去了,你不认识他,而他却对你非常了解。包括姓什么叫什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职业等等。对于病人的病在哪里,那更是一清二楚。他毫不避讳,直接了当地问你:“着急做手术吗?”
“着急,怎么能不急呀,越快越好!”
他又问了:“那您是想找个专家做,还是想找普通医生做呀?”
“当然是想请专家给做了!”
“既然请专家做,又想早做,那就花点钱吧,专家太忙了。您也知道,病人多,能住上院就阿弥陀佛了。”
“那得多少钱哪?”
“不多,三万。”
“三万?能不能少收点啊?住院押金就要了三万,实在是没钱了。”
“哎呀,你这个人哪,钱重要还是命重要呀?”
“当然是命重要了。可我们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了。”
“那好吧,你能出多少钱?”
“一万。”
“一万?一万还想做手术?这样吧,拿两万块钱,我给你找一个优秀点的医生做。如果连这个数都不想拿,那就等三个月以后再做吧!”
同病房的女孩子,27岁,内蒙的家,直肠癌,丈夫靠在砖厂运土攒下一点钱。她在当地治,治不了了,跑到北京来,还没手术,已经花掉八万了。
我琢磨着,这个第三方的来头不会小,说得难听一点,不是院长的亲戚,就是手术医生的知己。是利益的黑手将他们拴在一起。首先,医院允许他们存在,其次,医生信得过他们。您想啊,他们连病房都不进,病人及其家属的大致情况以及哪天做手术他们都摸得清清楚楚,换个人能做到吗?肯定不行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