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的解释

(2011-02-22 10:43:08)
标签:

《孙子兵法》

解释

兵力

谋攻

古文

杂谈

分类: 悟道

《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有这段话:“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历来传统解释都参考了李筌的注解,如李零著《《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的较释中提到的:“小敌不量力而坚战者,必为大敌所擒也。”
http://s9/middle/4cdc2025n9cd5f3686ca8&690

但李零最后说到或许可以解释为:小的对手如果能集中兵力,即使大的对手也可擒获。这就让大家非常困惑了,基本上与传统解释正好个相反,单从这句话讲,李零的解释也没有错误,可以这样理解,小的对手集中自己全部的兵力去攻击大的对手分散的、局部的兵力,大的对手也是可以被擒获的。但联系到上面六种情况来说,似乎这样的解释不能对应“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情况。而传统的解释又不能很好的对应“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有褚良才著《孙子兵法研究与应用》给出了新的解释,褚先生把“小”和“大”都当作动词使用,意为使敌人弱小,我们则可擒获敌人;使敌人强大,我们则被擒获。(褚先生的书不在身边,我大概转褚先生的话),因为我对古文实在太薄弱,所以对于如何解释个别字词,一点能力都没有,我只是从段路文意上分析,个人觉得褚先生的解释也还可以被认可,他的解释正好对应了上面六个方面。

然后,我自己也想了个解释,当然我是没有任何古文训诂作为依据的,只是为了更方便自己理解这句话,自己结合上面六个方面文意来的意译,我把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句话断为: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为:“所以当我们兵力弱小的时候,敌人就坚不可破;当我们兵力强大的时候,敌人就可以被我们擒获!”这样的解释正好对应了上文,所以当我们兵力弱小的时候,敌人就坚不可破,我们就需要逃之、避之;当我们兵力强大的时候,敌人就可以被我们擒获!我们就要围之、攻之、分之、战之。我觉得这样的理解还可以避免对“敌”字的困惑,“敌”传统的解释为“军队、对手”,这里的2个“敌”是指甲乙二个军队或者甲乙二个对手,但如果指己方的时候,也称“敌”,感觉有点别扭!而褚先生和我的解释,则把这里的“敌”都统一为一方军队或者对手。所以在整个文意上更为贯通。

以上则是我一个不懂古文的、刚对《孙子兵法》感兴趣的所作的自以为是的解释,欢迎大家多多交流!

 

更多交流请登录“X 韧客”橡塑与弹性体论坛 《休闲版块》读书分类:http://www.talktpe.com/bbs/xrenpub/thread-48213-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