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淳人文景观

(2007-11-23 13:37:25)
标签:

人文/历史

 
一、 古镇古街古建筑
 
    固城古镇
  春秋古固城位于县城以东 8公里的固城镇,现存一部分土筑城垣。高淳古属“楚头吴尾”,春秋时,各霸称雄,高淳也成了吴、楚相争的交战之地。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为防御楚国的进攻,就在北依游山为靠,南以秀山、花山为屏的固城湖水道的咽喉处,建筑起了一座土城,高一丈五尺,周长七里三百三十步 (按南大收藏的东周铜尺,每里为416米,每步为139厘米,一尺为23厘米),因城坚固,故称“固城”。城分内外两层,内叫子城,外叫罗城,统称“子罗城”,并于此设县,叫“濑渚邑”。漱渚邑是南京地区长江以南最早的城邑 (比越城早69年,比石头城早208年),“濑渚”也是高淳最古的名称。公元前535年,楚国攻占了固城,楚平王在此大造宫殿,以作行宫,所以古固城又称“楚王城”。后历经战事兴废,今城垣、北门和护城河等还在,遗址清晰可辨,现城内外护城河均已淤为农田,未经正式发掘,建筑施工中发现西周铜戈、春秋铜鼎、编钟、提梁卣、战国铜剑、楚国货币郢爰、铜斧、汉代瓦当和砖等文物。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淳溪古镇
  淳溪镇历史悠久,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先人们依地形地势而定居,形成村落后逐步发展为集镇。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置高淳县,淳溪镇为县署所在地。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冬,县署被盗,始在镇东北依冈阜筑土为垣,凭溪河为壕,立七个砖砌城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名淳溪镇,以后又几经易名,从1945年始定名为淳溪镇至今。该镇文物古迹众多,各种古建筑具有不同的时代风格,虽历经沧桑,至今大多仍保存完好,为江苏古名镇之一。现镇内有保圣寺塔和高淳老街,各种古朴典雅的建筑保留甚多。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33.jpg       东坝戏楼  东坝戏楼位于东坝镇胥河北岸。楼前有 1605平方米的广场,可容观众5000余人。戏楼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东岳庙倡建于明隆庆二年(1560年),后屡毁重建。戏楼为仿殿宇式建筑,砖木结构,台后作“凸”字形,两侧有子台,面积为157平方米,高13米,分上下两层。1981年重修,1982年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25.jpg

     沧溪戏楼  沧溪戏楼是沧溪三元观的一个组成部分。相传三元观始建于吴赤马二年( 239年),戏楼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47年重建。现庙毁戏楼尚存。戏楼为仿殿宇式建筑,凸字形台面,两旁有子台。戏楼分上、下两层。1982年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沧溪戏楼保存完好,反映了鲜明的建筑文化特色。

  
   万寿台
  万寿台(戏楼)位固城乡刘家垅村,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坐西朝东。相传始建于元代,原是祠山殿的前进建筑,现殿毁台存,为清代构筑。此台分上下二层,面阔三间,面积91平方米,硬山顶,两厢略低,台顶设方形藻井。台口突出,迎面两角起戗,檐口枋饰“云头”纹板假昂数攒。

二、古寺古塔古 遗址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65.jpg       玉泉寺 玉泉寺位于县东 30里的花山上,始建成于宋,后屡毁屡兴。光绪年间依山重修,近年来又作过大修。寺处幽林茂竹间,风景优美。寺内供奉的观音菩萨吸引周围妇女们来此求子祈福,香火颇旺。据载,寺后山崖石缝中,明清时曾生长白牡丹,成为高淳民间流传的四宝之一。玉泉寺历史背景深厚,且有一定知名度,其供奉的观音与游山真如禅寺的地藏相辅相承,创造了良好的宗教文化氛围,体现了较好的资源组合。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70.jpg       真如禅寺 真如禅寺座落在离高淳县城东南 15公里的游子山林中,为佛教名山——九华山的下院。禅寺大门为三门并列牌坊式建筑。正门上方横匾嵌有“真如禅寺”四个大字,是当代诗坛泰斗、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大雄宝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面积850平方米。南宽五间,前有轩廊,廊柱石刻,并镂有苍龙,上下由石刻莲花承托。 殿内正中供奉着三尊佛像:左边迦叶佛,中间释迦佛,右边弥陀佛。 寺前 大佛高21米,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用78块部件拼装而成,重达数百吨,堪称华东第一大石佛。整个 禅寺 规模之巨,气势之大,在南京地区实属罕见 ,是开展宗教朝拜活动的理想场所。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19.jpg        保圣寺塔  保圣寺塔俗称“四方宝塔”,位于县城东郊,是至今我省保存历史最久的两座方塔(另一座为常熟崇教寺方塔)之一,是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古城高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塔为四层七级,高31米,底层占地50平方米,壁厚1.3米,以青砖砌成,内有木板楼梯上下。塔每面开有窗门,各层塔檐,均用砖制仿木斗拱,支撑梁枋向外延伸翘起,塔外壁饰有砖雕“钱纹”图案。底层塔屋内四面,共安砖雕佛十二尊。各层翘角,悬有铜钟,悠扬的钟声随风传送。塔身似健笔凌云,气势雄伟。相传该塔建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年),系孙权为其母延寿祝福而建。唐贞元十七年(801年),高僧贯休于龙城山扩建寺院,将塔取名“龙城寺塔”,宋祥符年间改名保圣寺,塔也因寺而改名。寺内原有山门、大殿、客堂、厢房、斋房等建筑,并塑观音、文殊、普贤、护法神、罗汉等五十一身,后皆毁于兵火,唯塔幸存。现塔据清《重修宝塔碑记》及塔基砖铭所载:“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邑人刘川等倡建”。明、清曾多次维修,明崇祯十年(1637年)经徐一范、葛奇祚等倡修后,遂将该塔作为寺院内的藏经阁。此后几经修缮,古塔方得保存。保圣寺作为高淳县一大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建筑造型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60.jpg       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   薛城遗址位于石臼湖南岸,面积约 6万平方米,1997年8月被发现并予以保护,1997年9月南京市博物馆与县文保所联合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平方米。现遗址揭露部分的文化堆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氏族墓地,已发现墓葬100多座,出土文物400多件。 下层为居址,已发现房屋、方形窖穴、灰坑等遗迹多个。薛城遗址地皖南青弋江、水阳江泄入长江口的“古芫湖”之畔,其东北倚靠宁镇山地、东南毗邻太湖流域。其已初露端倪的文化面貌颇具特征,填补了长江下游南岸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空白,对进一步认识宁镇地区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薛城遗址也是目前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处史前古文化遗存。该遗址的发现与发掘,被评上“97年全国考古重要发现提名荣誉奖”。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54.jpg       南城遗址  南城遗址,又称“开化城”、“牛城”,位于高淳县桠溪镇南城村南 1公里的公路东侧。该城据溧水旧志载:“开化城乃溧水故城,至隋时始筑今所。”明嘉靖《高淳县志》曰:“开化城在县南五十里环三里许。”元《至正金陵志》载:“开化城在溧水卅南九十里,环地三里六十步,高五尺,有庙未祥。整座城址城垣高出地面,外护濠沟清晰可辨,内外无任何建筑物遮挡,是保存至今难得的一处富有军事性的典型所在。
   岳城遗址
  位于漆桥镇东、西墙围村,两城并列,相距约 1公里。此系岳飞抗金营垒,史称“岳城”。因其与居北的溧水县邰村、俞家两岳城隔古道对峙,故又称“东西南城”。据1998年实地调查所见,东南城筑在一台型高地,呈椭圆形,占地约1000平方米。土筑城垣,自东北至西南约600米一段保存较好,残高约6米,面宽7米左右。城外有壕沟,宽14米左右。20世纪60年代当地农民在城内开荒时,曾发现数十口土坑灶,口径与农家大铁锅相仿。西南城大于东南城约1.5倍,圆形,辟有四门。城内大部被填平作稻场,外围轮廓清晰,残高2-6米不等,面宽约20米。外墙横断面呈阶梯式,城下可见壕沟遗迹。1996年当地农民曾在城内挖出3件青铜剑。
 
 http://www.njgc.gov.cn/images/col2/1188956748.jpg       花山双女坟  位于花山西麓,固城湖畔的双女坟中,传说长眠着两位才貌出众的少女。新罗国(今韩国)才子崔致远18岁参加唐僖宗乾符元年科举考试中进士,授溧水县尉。一日慕名径双女坟凭吊,题诗墓门,表达其同情爱慕之心。入夜,与二女子梦中相会,对饮唱和,觉醒后,崔致远写下长诗《双女坟》及《双女坟记》,勒石立碑。他还以此为题材,构写了一则情节曲折,诗文并茂的传奇,名“仙女红袋”,载入韩国名著《新罗殊异传》,在韩国广为传播。崔致远是韩国古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其在唐事官的经历,是中韩文化关系的重要历史依据。由双女坟带来的传奇可作为中韩两国友好交往的纽带,从而吸引韩国旅游者前来旅游观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如禅寺
后一篇:鹊桥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