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的反向思考
(2023-08-23 09:03:44)(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生产生活模式下,相比现在的男女工作平等模式而言,生产力应该会打一个折扣,比如大约60%或更高一些(比如70%,当然应该高于50%)。
人是最根本的生产力,人多意味着生产能力也大。然而,将人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条件的,其中根本的条件就是教育。显然,教育需要成本,而且现代教育的成本很高,如果最后高出了产出,就显然会导致人口负增长。
(二)
我们是从一个国家的整体角度来考虑教育公平的。所以教育公平,实际上就是教育的投入和产出的公平,比如说,高考公平就是考一样的分数上同层次的大学。但是,很明显,我们现实中做不到这样的公平。就高考来看,并不是一个国家整体层次的公平,而是一个省的公平。全国性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也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老百姓也基本上接受了退而求其次的模式,即一个省内的公平。
然而,在细节上,仔细想来,依然有很多的公平,特别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教育资源,这可以看作是花在一个孩子身上的各种教育成本,不仅是学校的,还有家庭的。深入看,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不仅是社会造成的,也是家庭造成的。
如果我们把家庭的教育成本则算进生产力要素的话,那么,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工作模式比现代男女平等的工作模式,其生产力可能还会高一些,比如到80%,甚至90%。能否接近100%,甚至超过呢?这是值得去研究的问题。当然,这里不是要主张让妇女回归家庭成为家庭主妇,这里的关键点是:家庭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否需要专业化?简言之:我们需要考虑家庭教育成本的社会化问题,即:家庭教育成本应该计入社会成本。换句话说,需要从社会角度来考虑家庭教育成本的问题。
(三)
所谓教育公平的反向思考,就在于:如何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起来,以这样两个部分来核算成本与回报的比率关系。
(四)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不能从社会的整体来考虑这种公平。信息化时代拉进了我们的时空距离,整体性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但是,一个人的生活空间始终是较为狭窄的,要从这种狭窄的范围来考虑公平。这是反向思考的关键。
前一篇:作为表演的中国好声音有问题吗
后一篇:作为史诗般的统一事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