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量为价先 股价飙升(01/23)

(2009-02-06 15:22:22)
标签:

证券

财经

东软集团

行业龙头

拉升在即

飙升

股票

 

    今日消息:国家统计局22日宣布,经初步核算,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四季度增长6.8%;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5.9%,涨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专家认为,这些数据符合预期,说明"保增长"政策发挥了作用

 

    作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股指在经过7连阳后,节前的谨慎心态再度影响了市场的走势,早盘两市股指低开低走,然后探底回升,沪指开盘不久即跌破2000点大关,深指也一度跌回7000点下方,尽管在银行股的带动下股指一度翻红,但午市后投资者态度明显谨慎,股指冲高回落,收盘上证综指报收1990.66点,下跌14.29点,成交638亿;深成指报收7015.24点,下跌35.64点,成交327亿。

    从市场的热点来看,受宏观面利好刺激,通信和3G板块再度走强,上涨逾2.50%,领涨两市板块涨幅榜。另外,农业、钢铁、券商板块也有所表现。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很多业绩预计下降的股票反而走出上涨的行情,如600183生益科技、600973宝胜股份、600741巴士股份等等都出现连续涨停的走势。节后股指会不会调整结束继续上攻?什么股票会在节后有惊人的表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和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22日表示,九个行业的振兴规划将于 “两会”前陆续出台。其中船舶和纺织行业振兴计划已经完成征求意见。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也将于近期征求各方意见。其他几个行业的支持措施正在讨论和修改之中。到 “两会”之前,九个行业的振兴计划将陆续出台。

       
http://www.foretech.com.cn/res/images/blogimage/ligang2009123731072074.jpg股价飙升(01/23)" />

600718东软集团

        投资亮点:

    2009年01月22日,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2月31日联合下发的有关通知,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大连东软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 大连东软)同时被审核认定为"2008年度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预计2008年度净利润较2007年度披露数据(换股吸收合并前原东软股份的净利润204850043元)增长约136%以上, 较2007年度模拟合并调整后的数据(净利润415074714元)增长约16%以上。  具体财务数据将在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

    东软集团与电信运营商往来密切,有望乘上3G顺风车.预计3G可以在未来三年为电信业带来每年2000-3000亿的投资额。高速无线互联技术的采用迫使运营商纷纷加强增值服务方面的投入,这必然造成对电信行业软件及维护的需求增强。东软作为该领域的领先者与电信行业的关键客户如联通、电信、移动均有密切合作,且都涉及到核心业务领域。战略上东软积极应对电信业重组,在技术创新、产品细分、业务融合能力,分布式开发交付等方面都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准备。目前3G牌照已经发放,东软有望受益业绩有望大幅提升。
    
    持有1600万中国联通股票,可对冲一定的投资风险。11月25日联通股价5.45元,对应PE21.07倍.基于我们对3G和联通公司的良好判断,未来联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会有4%以上的涨幅, 业绩也预期稳定增长,而且目前联通股价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持有该股股票很可能会在未来为公司带来一定程度的投资增益。

    软件服务占比持续提高,毛利率隐含上升空间。三季度毛利率35.14%,同比增长21%,中报显示软件与系统集成占比达到78.27%,同比提高6.9%,另外公司还将不断加大纯软件业务的比重,预计综合毛利率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单季来看,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8.7%, 期末净资产较期初增长6.5%,相对同行而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东软的盈利状况仍比较健康。

     从走势来看,受利好消息的影响近两个交易日股价放量明显,已经带量突破近期的重要压力区,后市有望继续走高,建议可以积极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