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氛围何难医患矛盾医生护士 |
近年来,中国医疗场所暴力事件不断,医院内流血事件频频发生。近期发生在浙江、广州、上海等地医院的暴力伤害事件,让人历历在目,更是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医院的暴力事件频发,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也许与以下十大环节有关。
一是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作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应该是互相信任的关系。可由于大医院的门诊就诊病人多,医生的时间有限,有的医生为病人看病只是短短的几分钟。有的病人甚至没有明白医生说什么,就被医生赶出去了。病人十分恼火的同时,无疑加剧医患裂痕。不难看出,增进双方沟通信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是解决医患矛盾只可疏不可堵:很多医院,为了防止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采取了对20张床位就增加一名保安的措施。其实,对于这样的防范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一边是医生边上站着保安为病人看病,一边是患者口袋里藏着尖刀,这样的对立,只能把医患关系恶化。对于这样只堵不疏,不是长久的办法。要把医患关系建立到信任的基础上来,才是首当其冲的。
三是制止医闹要健全法制刻不容缓:很多医院,发生医闹后,总想利用赔偿一了百了。这样的做法,给医闹更多的空间和市场,也让医闹成为了一种风气。对于医闹,只要查实清楚,涉及到违法犯罪的,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就要按法办事,绝不手软,要不然,恶性医闹事件照样会出现。健全法制,也刻不容缓。
四是医院看病不能演变成一种消费:有一些医院的医生没有把患者当成是单纯的救治对象,很多医生会把患者当成是消费者,或是赚钱的工具。医生走进这样的误区,难免让患者望而却步。
五是利益驱动存在过度治疗:在一些医院,即使诊断明确,医生也会要求病人做更多复杂的检查。这说明,多数患者认为医生受利益驱动,存在过度治疗行为。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甚至很小的一点语言冲突,医患之间的信任就会解体,进而演变成暴力事件。
六是社会结构加剧医患关系紧张:很多地方,由于收支差距的扩大,加之各地的医疗资源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关系的紧张。这与社会的结构是分不开的。要改变这一结构,必须从改革医疗体制入手。
七是舆论对医生护士的“妖魔化”:只要出现暴力事件或者医闹,就会有舆论认为是医生或者护士收取了病人红包等等。其实,收取红包,在一些医院确实存在。这也是导致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医患关系一步步恶化的原因之一。但没有舆论导向说得那么离谱,更不能给医生护士“妖魔化”。由此医生护士的形象在患者心目中也大打折扣。降低对他们说的信任度。
八是患者不信任医生花钱就得看好病:确实有无良医生见利忘义,影响了患者对医生的整体评价。特别是出现纠纷后,易认为医生捣鬼。再者整个社会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过高,对疾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知情太少,而且目前中国整体的医疗水平还满足不了社会需求。
九是必须从破除以药养医体制入手:政府在加大公立医院投入的同时,大幅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定价,让医生告别“药品依赖”,也许是最为可行的道路。
十是打破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目前,医疗技术服务价格严重偏低,而药品、耗材价格却普遍虚高。医生付出的劳动,只能从药品和耗材中获得。可以说,不合理的医疗价格体系,也是医患矛盾恶化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政府、医院、医生、病人的以及全社会的努力,才得以打破这些医患紧张的氛围。
后一篇:女人30岁前应该注意的1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