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井奢侈品信阳毛尖消费公务文化 |
一杯新茶,开启春天。就在西湖龙井因成为每斤18万元的“天价”茶叶奢侈品备受争议之时,河南多家茶叶企业迎风而上,宣称要将一款信阳毛尖打造成为面向公务消费市场的新的“茶奢侈品”,售价每斤13万元。茶叶价格为何如此昂贵?“茶奢侈品”又是谁在消费?(4月7日人民网)
看到这样的新闻已经见怪不怪,前段时间曾报道“熊猫茶”要卖到20万元一斤,就不要说这13万元的毛尖了。可是,面对如此高价的茶叶,又有多少人能够买得起喝得起消费得起,当然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地位的人,要么是一个口袋里有钱的人,要么是手上有权的人,或者是利用公务消费购买“奢侈品”的单位或部门。自然,有钱人也不一定喝这样昂贵的茶,说白了,总是可以送给一些有利用价值的人品尝的,这也算是一种孝敬和拉拢人心的潜规则,其中自然有其阴暗的一面。当然,这也是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固然,正常的公务消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此高的消费品摆放在平常老百姓的面前,是很吓人的,也是不敢触摸的,更不要谈品尝。近些年这些“天价酒”“天价茶”等奢侈品的出现,也是国内经济发展增强的体现,反映了国人雄厚的财富储备和旺盛的消费能力,应该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我们应该也不难看到,这些奢侈品更是反映奢靡之风侵占着社会演变的歪风邪气,助长了腐败的嚣张气焰,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这也影响着民心民生民情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不得不令人为此而揪心。
再说,现在的公务消费也是令人咋舌的,据民间保守估计,每年的“三公消费”达千亿。作为市场发展,高价奢侈品有其发展的空间,但就是这样的空间,给更多的人钻了空子,而作为老百姓只能望洋兴叹。其实,奢侈品的背后,自然有其消费的市场和产业链,更多的是为有一定层次的人享用的。特别是借公务消费之便而中饱私囊,是常有的事。今年的两会上对“天价茅台酒”的打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诚然,要想刹住这股不正之风是很难的,关键要从源头堵起,加强监管和监督,不要任其发展下去,更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要不然,只能使这些奢侈品成为富人公关的润滑剂,成为公务消费的替代品,而吃苦的,难以接受的是平常的老百姓,这毕竟都是纳税人的钱,这些非正常的现象产生,难道还不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吗?
那么,13万元一斤毛尖“茶奢侈品”又是谁在消费,就一目了然吧,自然一吐为快也比品尝这样的天价茶来得更实在更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