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永嘉人施晓洁,于2009年前后以为当地龙头民营企业顺吉集团融资的名义,以高利率向社会筹集资金约13亿元。施晓洁与丈夫刘晓颂于本月21日携带这些资金举家潜逃,数日后施晓洁、刘晓颂被永嘉警方抓获。
“真是有冤无处诉,那么多钱不知去向,借了多少又不好说,还得尽量保持低调,更不好起诉到法庭。我都快得抑郁症了!”她向记者诉苦说,此案中好些债主的情况都和自己类似,“现在很多去永嘉报案的人都没有被做笔录,可能是不敢张扬,想私底下先收债。”
看完这篇报道,说实在的,民众的心也许会比放贷人的心更痛。这些公务员为什么不敢做笔录,心里肯定有鬼,要是没有,我借你钱,你人跑了,我就有理由报警或者起诉。他们为啥选择私下收债,定有不可告人的原因。令人匪夷所思。
我们先来看13亿的非法集资,其中就有八亿多是公务员的资金,占了80%以上,假设以每位公务员以30万计算,就有近3000人。一看这个数字吓得惊人,一个小小的永嘉能有多少公务员,这笔账让人不敢往下算。真不知道这些“官银”从哪里来?就算公务员工资再高,能拿出几千万去放高利贷?这根本不是一般公务员所能做到的,而是肯定存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或者利用单位“小金库”挪用公款的嫌疑。不得不让人为这些公务员的资金来源彻底打个问号?
我们再看看,今年年初,温州市龙湾公安局在侦查周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发现债主名单中的人均为当地司法机构人士,包括官方人士,牵涉的受害人资金不等从
2000多万、1500万、2075万、3500万到8000万。民众不禁要问,如此高利息的高利贷是否犯法?涉案的公务员是否犯法?是不是符合危害金融秩序罪论处?再说,从中内幕更需查明,如若发现利用以权谋私,应当从重惩处。必需查,也到了该查不可的时候了。这种无形的“官银”放贷链就像一张网,已经撒向各个层次,令人担忧。
我们再看,在轰动一时的原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谢再兴碎尸情妇案中,区委是书记就是利用职权,使“官银”介入高利贷的身影更为清晰。这无疑不让人联想到,永嘉的那些公务员应该或多或少地做了一些非法的勾当,要不然去贪念高利息干嘛?光凭公务员的工资,足可以养家糊口,生活总比老百姓要强不知多少倍。用一句话更为贴切:“放贷的是看中别人的利息,没想到别人看中的是你的本金”。更验证了:“无贪不起念”的这句话。难道公务员的素质就这么差,差得连高利息必有高风险这层利弊关系都不懂,其中不乏那些知法懂法的人士,也迷入局里,其实不是不懂,而是看中了高利息高回报的诱惑,更想在高利贷上发家致富的私欲膨胀在民间官方持续发酵,但愿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可发生连锁反应,要不然就会“城内失火,殃及鱼池”。“官银”放贷整治就难上加难了。
以上三例,只是全国“官银”放贷的一个缩影,现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社会矛盾和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当民间集资中,吸取资金以传销的方式进行时,就意味着崩盘风险已迫在眉睫。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民众的利益,应该要有人站起来说话了,长此以往,此风不刹,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定带来巨大,不可小觑的危害。潜在的中国欠贷危机千万不可爆发。
真不知扑朔迷离的“官银”放贷何时休?给民众一个好的说法和交代,才是最佳的答案。更希望扑朔迷离的“官银”事件有一个揭开谜底的一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