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职生书法教育浅谈

(2014-09-10 09:37:15)

摘要:教育部《中小学校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书法重新走入课堂提供了契机。本文探讨了中职书法教育的目的,方法和意义。认为通过书法审美教育,让学生感受书法的美感,提升品位。通过传统书法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中职生;书法;激励

 

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的下降引起了国人的注意。教育部在今年年初发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阐述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规定了书法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对书法教学的建议和要求。这份纲要从制度层面上让书法重新走进中小学校的课堂,让学生认识古老的毛笔书法。

《纲要》没有对中等职业学校书法教学给出规定。这是否认为中职学校不需要开展书法教育?当然不是。我们认为中职学生更需要书法教育,更需要包括书法欣赏,书法文化,书法技法等教育。这些教育整合在书法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情和对传统书法的热爱。

一、         中职书法教育不等于写字训练

书法和写字不是一个概念。现在一些学校往往把写字练习看成书法教育。写好字就是书法教育成功,这种看法不准确。小学生和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善。他们通过写字训练,提高其书写能力,培养写字基础。所以写字训练对初中生、小学生是必要的。然而对于16、17岁中职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对他们进行书写强化,实际是不太合适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给高中生提出的要求简单来说就是“临摹经典,提升修养,发展特长”。所以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通过临摹经典碑帖,吸取古人书法的气质,从而提升文化修养,获得书法学习和创作的美感,这是该年龄段学生书法学习的重点。由于中职学生书写的习惯已经培养起来了,在短时期内改变原有的书写模式是不太容易的。通过强化笔法、结构的传统书法教学,不一定能够起到明显的作用。然而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接受古代碑帖的能力往往比小学生,初中生高。在意识上引导他们发现碑帖中汉字之美,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书法美的认识,引导他们书法探究和学习的自觉。

二、         中职书法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兴趣

传统的书法教育一般是从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行气等技法层面上对学生进行训练。专业书法教育的模式往往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由于传统书法学习需要长期训练,要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坚持下来。所以,传统书法学习淘汰率极高。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受过传统的书法训练的经历。他们会对书法课程产生期望。他们会认为,通过学习书法,可以把字写得好点,提升自己的品位。但是传统书法教育重视技法,大量枯燥的训练,可能会抹杀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然而技法并不是不讲,而是精讲,生动地讲。对于锥划沙的用笔,结构的奇正性,可以通过古代碑帖,古代书法名作进行讲授。学生们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讲授,获得兴趣。技法的精讲,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书法的两大入门要点:中锋用笔和结构合理。这种描述方法,能够让中职学生产生思考的余地,体味到书法线条美感。

三、         中职书法教育需因人而异地选择合适的字贴

美可以有秀美,可以有壮美,可以有崇高和奇,拙等等。一切的艺术教育,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欣赏美,从而达到一种美的体验。因为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的书法具有不同的风格。有颜体的雄浑、有欧体的险绝、有赵孟頫的秀美、也有柳公权的瘦硬……,通过展现给学生观看古代书法大家的作品,引发他们对风格的思考。由于个性和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字体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差异不能够用同一标准规范。而是需要因人而异。假如学生写字瘦硬,可以学张旭《朗官石记序》或柳公权的《神策军碑》;如果学生书法比较丰腴,可以学习智永《楷书千字文》或颜真卿《勤礼碑》;学生喜欢秀丽风格的可以选择赵孟頫的《胆巴碑》……让学生学习适合自己风格的作品,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这样使他们了解不同的书法风格,体会不同类型的书法之美。

四、         中职生书法学习需强调认真临摹

中职学生书法学习仅强调美的体验吗?不完全是。我们知道,美育是在实践中发展的。书法教育的目的是美育,而书法教育还是需要写字练习的。中职生他们在学业上略微比高中生轻松。所以,他们有时间进行书法的训练。对于中职生书法的训练,笔者认为主要强调“认真”两字。由于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对于字形的把控能力,控制毛笔的能力比初中生强的多。所以,对于字帖的临摹要求要高于初中生。这样学生更有意识地加强临摹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他们学习书法的信心。通过适当的鼓励,形成正激励机制。

通过认真临摹和有效的正向激励,培养出学生认真踏实的作风,对他们学习其他知识,从事技术工作会带来好处。

五、         中职学生书法学习的激励

许多中职学生由于中考失利,来到了中专职校;有些学生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只能来到中职学校学习。他们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失落感。要培养起中职学生学习的自信,书法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是因为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比较薄弱;学生书法水平整体下降;高中学生由于课业压力,没有时间进行书法学习和练习;整个社会又开始重视书法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职学生学业压力较小,课余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美有追求,他们更渴望能够得到认同。所以,中职书法教育,提供一个激励他们自信的舞台。教师通过介绍的书法美学,书法史学等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教师教授学生临帖,培养他们的书法实践和动手能力。在课堂中,通过展示学生书法,激励学生学习。在课程结束前,提供学生各种颜色和款式的宣纸,请他们创作作品,书写春联。提供展示平台,比如说把优秀的作品和进步大的学生的作品张贴在学校橱窗内,在老师和学生们的赞扬下,可以极大地提升这些中职生的自信心。学生把书法作品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也往往会得到家长们的赞扬,这使学生得到正向的激励,从而更好地学习其他文化知识。

六、         中职书法教育的难点

中职书法教育的难点往往还是在师资上。书法专业人才相对较少。书法教育的人才更少。中职学校是教育机构,教师需要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进修和考核;而书法教育更需要教师拥有美学,艺术学,书法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艺术文化学科背景,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拥有一定的书法功力。能满足这些方面的人才相对短缺。如果单纯请字写的好点的老师教书法,他不一定会写毛笔字;而单纯请书法家来教授书法,他不一定能够适合中职学生教育的特点。所以这也是现代书法教育的难点,是中等职业学校书法艺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七、         结论

中职的书法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需要拥有专业的书法教育人才。中职书法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审美需求,让学生体会到传统书法的美。通过教育学生认真临摹选定的字帖,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正激励中培养自信,从而热爱学习,勤于思考。

 

参考文献:

[1]           曾轶. 浅析中职书法课程开放性实施策略[J]. 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9-40

[2]           范丽华. 中职书法教学探微[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208-209

[3]           姜水. 浅谈传统书法的用笔技巧[J].大众文艺.2013,(12):270

[4]           朱存明.情感与启蒙 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M].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1.

[5]           刘叔成. 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6]           张乐天. 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顾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