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
2、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意义与概念的不同)
3、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其平均率。(要经过标化)
4、资料的对比应注意可比性。(要求同质,同法,及内部构成的相同才有意义)
5、对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遵循随机抽样,要做假设检验。(率的比较如何作假设检验?)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 至少有一组分段发生率才行。 标准化率(调整率) SMR就象SMZ,磺胺系数? |
标准化法到底有些什么意义? |
记忆:(甲乙两县食管癌的比较)人口构成不同,不同年龄组的率不同,这种混杂因素造成了假象,所以,一定得经过标化。
如何标化-------
A、直接法
1)知道被标化组的分段发生率和标准组的分段人口绝对数。
把被标化组的发生率引入标准人口组
被标化组分段发生率*标准组的分段人口数(累加)=标准组的总发生数→→除以标准组的总人口数。
2)知道被标化组的分段发生率和标准组的分段人口构成比。
被标化组分段发生率*标准组的分段人口构成比(累加)=(免去再除一步)直接得出标化率。
B、间接法
知道被标化组的总发生数和标准组的分段发生率。
标准组的分段发生率*被标化组的分段人口数=预期发生数
标准化发生比(SMR)=被标化组实际发生总数/预期发生数
标化率=SMZ*标准组总发生率
(说明:间接法是以被标化组的人口构成为基础求得的标化发生率,因此,不能用于互相比较)
习题 |
1、反映某事物现象实际发生严重程度的指标宜采用
A
B
C
D
E
(A)
2、变异系数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它属
A
B
C
D
E
(C)
3、相对数指标分析中,下列哪项正确
A
B
C
D
E
(D)
(那标化率到底能反映什么?)
4、标准化死亡比(SMR)属
A
B
C
D
E
(C)
5、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阳转率的分母应为
A
B
C
D
E
(D)
6、经调查甲、乙两市的冠心病粗死亡率为45/10万,按标准人群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市标化率为52/10万,乙市为40/10万。故可认为
A
B
C
D
E
(A)
(标准化法到底在统计学上有什么意义?)
7、欲比较两工厂同工种工人某职业病患病率的高低,需假设
A
B
C
D
E
(D)
(去除可能的混杂因素)
8、某地1990年6月30日有男性人口13697600人,男性人口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8311人,其中冠心病死亡654人,计算该地男性人口冠心病死亡强度
A
B
C
D
E
(A)
(何谓死亡强度?)
9、用某新药治疗急性腹泻患者31例,一周后痊愈25例,由此可认为
A
B
C
D
E
(E)
10、下列关于相对数表述正确的是
A
B
C
D
E
(D)
(A不对在哪里?它是符合率的定义的呀?)
(应用相对数时的五个注意事项)
A
B
C
D
E
(C)
12、直接标准化法选择的标准是
A
B
C
D
E
(B)
13、关于率的标准化叙述中错误的是
A
B
C
D
E
(D)
14、率的标准化法的意义是
A
B
C
D
E
(B)
15、甲县肺癌粗死亡率比乙县高,标准化后甲县肺癌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A
B
C
D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