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哥

(2024-08-27 10:21:15)


作者:国红

8月末气候多变,昨天下了一天雨,今天就蓝天白云了。如此的云淡风轻,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然而,大哥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夏日里,突然走了。简直不敢相信,好像做梦一样。端午节时,三哥还发了视频。视频里,他和大哥正在吃早餐:小米粥,拌三丁,煮鸡蛋,还有大虾。大哥一边剥虾,一边朝着镜头笑笑。因为脑梗后遗症,他说话已经很吃力了。但看他的气色和饭量,感觉身子还是挺硬朗的。

不曾想,昨天上午,忽然又收到三哥发的视频。

“谁?”还没等看完,我就急切地问。

“大哥在医院,快不行了。”

“啊!”我连忙仔细看了视频。一个老人蜷缩着躺在病床上,消瘦羸弱,大口喘息着,非常痛苦。看样子已经分辨不出,直到最后看到病床上的名字,果然是大哥。

啥情况啊?抢救了吗?

在抢救了。

“你在眼前帮忙处理吧,尽量抢救!他自己不是有医保吗?赶紧花钱治!”

“天天晚上看着。”

“你好好看着,自己也注意身体!中午买点粥喝,别饿坏了。”

“小玉他们呢?让他们过来陪着啊。”我说的是大哥家的两个女儿。

“都在呢。”

“你大舅不行了!”我给儿子打电话时,已经泣不成声。

啊!儿子很惊讶,这么快,上次不是说还要过来玩吗?

那是去年的事了,你大舅妈去世以后,我让他过来散心。当时他确实想过来,但你大姐他们不放心,没让他来。

唉,太可惜了。

他才68岁,太早了。

老年人真是没法看啊,你也别太难过了。我大学毕业后就在这个海滨城市,儿子小时候还带他回老家几次,后来他上学了,基本就是我自己来回跑了。所有儿子对亲戚的印象并不深刻。

“我告诉玲子了,让她替我过去看看大哥。”玲子是我老同学,又是小时候的邻居。

“县医院**病房。”三哥回复。

“知道了。”我赶紧联系了玲子,可惜她在省城,没在老家。

“她在省城呢,估计明后天能回去。”我一边告诉三哥,一边又给其他几个老同学发了信息。

“找中医给他针灸呢?好中医,能给扎过来。这是我认识的一个中医,你们沟通一下吧,看能否给大哥治。我把老中医的微信推给三哥。然后给那个中医打电话说明了情况。

这时有个老同学回复了,他家就在县医院附近,马上过去看看大哥。我连忙告诉三哥,又把三哥的电话和微信发给同学老王。

过了不到一个小时,老王就打电话了,告诉我大哥现在的情况:

不太好,上呼吸机了都,你还是赶紧回来看看吧!你大哥家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在收拾住院的东西,准备后事了。

唉,没想到啊,大哥这么快就不行了,端午节还看视频了,当时能吃能喝的。

岁数大了,不好说。再加上这次疫情又卷土重来,很多人复阳了!年轻的还能抗住,老年人抵抗力差,有基础病的就麻烦了。

我已经8年没回去了!老妈走了以后就再也没回去。我也忙,前几年疫情,想回也回不去。

都不容易啊,你这次回来吧,买好票告诉我,我去火车站接你!

好的,谢谢。

老同学,客气啥,有事吱声。

挂断电话,我赶紧给三哥大电话,他没接。我又发微信:我同学去看了,他回来也给我打电话了,大哥现在怎么样了?

“呼吸困难,已经两次停止呼吸了,又急救过来两次,现在还在抢救,也就个把小时的事!”

“不能再抢救吗?尽量救过来啊!”

“医生说不行了。”

“都瘦那样了,赶上咱爸那时候了。”我这才想起之前做的梦,中元节那天晚上,天气很热,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紫色的夜空深邃而神秘,一轮黄色的月亮又大又圆。不远处,不时有祭奠的火堆燃起又熄灭,空气里弥漫着烧纸的气息。那画面如此清晰又诡异,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七月十五那天晚上,我做梦了,梦见爸妈,大哥大嫂,团圆了。但是没有二哥二嫂和你们。看来是大嫂让他去啊!没想到这么快,才几天。”

“二哥家的两个孩子知道吗?她们去了吗?”

“知道,没来。每个人给打了几百元钱。”

“哦,她们都挺远的,回去不方便。”

之后我就在查车次,准备买明天的车票回去。可惜没有直达的飞机或者高铁,想坐飞机或者高铁,只能在省城换乘。直达的,就只有以前那种绿皮火车了,得坐一宿,十来个小时才能到。因为滨城旅游旺季,卧铺票早卖完了!正在我犹豫之际,大概过了40分钟,三哥发微信过来了:

“大哥过世了。”

“唉,”我叹口气,哪天出殡?我明天回去能来得及吗?

许久,三哥才回复:明天就出。

“太快了,都来不及回去了,唉,大哥走的太早了!他要是能像爸妈那样,活到80多岁就好了。”

“不用回了,一上午就完事了。”

“太突然了,”我只好说,等你忙完了,休息几天,过来待一段时间吧。如今兄妹四人,就剩下咱俩了。

三哥没有回复,可能还在忙大哥的事。

我又给玲子和老王等亲戚朋友同学发了微信,大家的回复也都是节哀顺变之类的。有的建议我尽快回去;有的说,太远了,别折腾了,自己保重身体。我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不回去了,给三哥转了一些钱,委托他去办理。不是我心硬,主要是不忍心亲眼看到亲人离世的场面。最后的几个视频收藏了,以后想念的时候就看看。

阴雨连绵多日,难得的晴朗,一下子秋高气爽了。一个生命就这样走到了尽头。想起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顾大哥的一生,还算有福之人。出生于50末,本来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大部分孩子还处于饥寒交迫中。但襁褓中的大哥,就已经跟着母亲随军了。他童年很平静,也算衣食无忧。他们那些人高中没读完,就下乡了。三年后知青返城,被分配在水利局,成为公务员,然后娶妻生子。大嫂很能干,也很有做生意的头脑,开美容院,棋牌室,赚钱不少。两个女儿的陪嫁,都有一辆小轿车。我父母退休金不少,也有医保。所以我们兄妹都没有什么负担和后顾之忧。只是遗憾,赶上了疫情的特殊时期,大哥大嫂都不算长寿之人,没有享受到幸福的晚年。大嫂两年前因为新冠去世,大哥现在又由于复阳而猝然离开了。

“老家,就剩一个三哥了!我父母,打扫,二哥二嫂,都没了。”

“生死无常事,最是伤人心。”

“他们都走的太早了。”

“三年疫情把国人的体质都糟蹋完了!该死的假疫苗!”同学老王愤愤地说。

“是啊,太害人了!”我回复,大哥这次也是又阳了,不然不会走那么快。

“都是后遗症。”

“天凉快了,你有空过来玩吧。趁着身体好,过来看看。滨城房子也便宜了,过来买一个养老吧!咱们那边冬天太冷。”

以后再不用说有三个哥哥了,只剩下一个三哥了。我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但三个哥哥的性格各不相同,给我的感觉也不一样。大哥踏实稳重,做事靠谱。小时候,母亲都是安排大哥去接送我上学放学。二哥比较内向,话不多。儿子不到一周岁时,我带他回老家,二哥二嫂最喜欢他了,经常帮忙看孩子。三哥年轻时比较叛逆,脾气很暴。他没有接班去父亲厂里当工人,而是一直坚持自己创业,学了好几门手艺,干过星级酒店的厨师,然后又开家电维修部。这些年,我和三哥的联系最多。玲子说的对,要珍惜眼前人。大哥二哥在的时候,联系不多。但他们不在了,还是感觉心里缺了一块。

今天不热,夏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早上洁白的云朵早已悄然不见了,只剩下晴空万里。楼下花园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阳光下,依然绿得发亮。远山被墨绿色的植被覆盖着,轮廓更加清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弦月
后一篇:小火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