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淑媛ELEGANCE》2008年5月15日刊总第二十六期即将上市
许多人认为,一个女人似乎应该随时响应男人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我与她们有很大的分歧,哪怕他十全十美,具备世界上的一切优点,我想也不应认为,他所喜爱的女人非得爱上他不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枚指针,它比任何个人所能提供的更好,只要我们能照它的指示做……
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四月份重新出版了简·奥斯丁的六部主要作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和《诺桑觉寺》的新版本,并配有精美的插画,我刚刚读完的这本是以前没有读过的《曼斯菲尔德庄园》。
就像毛尖在为这本小说所作的序言中写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例外,我们从《傲慢与偏见》进入奥斯丁的世界,等到拿起这本《曼斯菲尔德庄园》时,已经是奥斯丁的一个跟屁虫了……
出生于贫困家庭的芬妮自十岁起被富有的姨妈收养到自己的居住地曼斯菲尔德庄园内,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他们收养她,但又要处处让芬妮觉得自己蒙受着巨大的恩惠。没有人问她的意见、在乎她的感受,但这些也正好令芬妮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观察一切,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她在曼斯菲尔德庄园内,最大的乐趣不过是可以独自坐着,只听不讲,在静默中度过一些愉快的时光。
芬妮的天性特别容易感受到别人对她的好,她的小表哥埃德蒙始终维护她的情感,也许因为他不是长子,不能继承丰厚的财产,因此他没有长子那种天生就形成的优越感,他的情感真实质朴,处处维护芬妮。芬妮对埃德蒙的感情之中,则包含着尊敬、感激、信任和温柔等等一切元素,埃德蒙也曾经对芬妮说:“只有跟你在一起,我才觉得安静。你从不要求我讲那些无聊的话,让我们完全沉浸在静默中吧。”他们彼此分享内心的感受和所有的秘密,奥斯丁的小说中从来都不乏犀利尖刻的描写,讽刺那些有钱人是她一贯的做派,如果一个人没有趣味,即使有再多的财产也休想得到奥斯丁的半句称赞!比如她描写拉什沃思太太是个性格和善、态度谦逊、但却乏味肤浅的女人;对于芬妮的两位表姐,玛丽亚和朱丽娅,奥斯丁则说她们尽管资质聪颖,启蒙得早,却完全缺乏自知之明,缺乏难能可贵的宽容和谦逊精神,除了性情,她们在各方面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只有芬妮和埃德蒙是个例外,这两个年轻人从来没有被她嘲讽过,他们自十岁起一起长大,埃德蒙具有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在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只有他真正关心芬妮的所思所想,但他没有料到她会对他怀有一片深情。当表兄妹俩长到18岁的时候,庄园里的两个客人亨利和玛丽兄妹的到来打破了曼斯菲尔德庄园内所有年轻人的平静生活。奥斯丁在小说中设立重重阻碍,让这些年轻人在英国乡村的庄园里发生各种故事——亨利先是轻佻地爱上了玛丽亚,然后在玛丽亚结婚后又决定要征服芬妮的感情;而埃德蒙爱上了亨利的妹妹玛丽,被她活泼的天性完全吸引……
当亨利向芬妮求婚时,别人看到的都是外部条件的吻合,认为她真的走了大运,攀上了一桩好亲事,只有芬妮看到的是自己的内心。一方面,她坚定地爱着表哥埃德蒙,另一方面,她也看到了亨利的花心和无法承担她所期待的那种平和、自然的幸福的花花公子个性,因此,她坚决地、一再地拒绝了他的追求。
但是对于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人们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难道女孩子从小接受教育,培养礼仪,不就是为了最终寻得一桩合算的婚姻吗?他们彼此计算对方的财产和收入,因为既然爱情具有短暂易逝、变化多端、反复无常的性质,那么最好的婚姻,当然是选择一个条件优越的、举止得体的男子作为结婚的对象。芬妮的姨父把亨利对她的求婚看作是一个值得选取的、前途光辉而美好的机会,这是一门求之不得的亲事,它具有一切有利条件,当芬妮拒绝亨利的时候,他们生气了,对她很失望,甚至训斥她说:“接受这么一门完美无缺的亲事,是每个年轻女子的责任!”纵使奥斯丁离开几百年后,不是还有不少父母秉持着这样的观念吗?
芬妮的表姐们,在财富和荣耀中,在热闹的社交生活中为受伤的心灵觅取安慰,而亨利的妹妹玛丽曾经说:“我要使自己非常富裕,据我所知,获得幸福的灵丹妙药就是大量的收入!”尽管在小说中,她几乎一度要不顾自己的这一宣言,跟随自己的内心爱上埃德蒙,但相比对待芬妮,奥斯丁对待玛丽未免太过刻薄,最后,奥斯丁还是制造了种种麻烦,让埃德蒙看到了玛丽那衡量一切有利条件后才决定怎么做的内心,伤心地离开了她,回到曼斯菲尔德庄园,经过与芬妮的再次相处后,最终与芬妮结合。
在小说的最后,奥斯丁感叹:“治愈不可克服的热情、调整不可改变的关系,对不同的人在时间上必然千差万别;我只要求每个人相信,这一定发生在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时候,早一个星期也不成;正是在这个时候,埃德蒙不再惦记玛丽小姐,一心只想与芬妮结婚,芬妮也一心只想嫁给他了!”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吧,也就是所谓的“缘分”,也许就如同奥斯丁通过小说所安排的那样,早一个星期也不行,晚一个星期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