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

(2007-06-12 10:56:31)

人人都需要心理医生?

 

有报道说,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上市一周,就登上了图书销售排行榜的首位,而她这本上下册小说的版税收入也已超过百万。从几年前“心灵鸡汤”类书籍的流行到现在心理类书籍的流行,可以看出都市人在压力巨大的现实生活面前开始寻找自我减压的解决方式。

那么,除了书籍之外,谁会真的需要心理医生?当编辑部讨论要做一个心理医生的专题时,我们这么问自己,也问身边的朋友们。

许多人反问:什么情况下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可以帮我解决什么?如果许多事情我可以对好友倾诉,是不是就不必求助于心理医生……

其实身为女性,我们大概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巨大变故的时候,我们除了哭泣,第一时间做的,就是打电话向好友倾诉。然后慢慢地,在一段时间之内,这开始变成一种习惯……

十年前,心理学家一直鼓励女性倾诉,认为适当的倾诉有助于女性健康。如今他们却不得不承认,倾诉饥渴症在都市女性中的发病率已经远远超过了自闭症。心理学家认为,正常倾诉与倾诉饥渴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正常的倾诉可以使女性摆脱烦恼,集中精力投入另外的事情中去,而倾诉饥渴则会令女性陷入反复的叙述之中,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欲望都市》里的一段剧情?当凯瑞和男友分手后,她频频向萨曼达、米兰妮和夏洛蒂倾诉她的坏心情,以及她与前男友感情的点点滴滴,最终,忍无可忍的三个好友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也许是文化的不同,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倾诉时,身边的好友一般都会采取倾听、分析、鼓励、关爱的态度,但是,毕竟我们这一代人自我意识强烈,谁也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垃圾桶”,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听你无休无止地倾诉下去。当倾诉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情绪的宣泄,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却并不能帮我们解决任何问题时,也许我们就应该分析自己逃避现实的原因,或是去求助于心理医生了。

况且,生活是自己的,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那些正在经历的痛苦转托给别人,期待短暂的逃避可以令我们回到从前,只有面对它,经历那些痛楚,我们才会获得新生吧?

曾经看到过妮可·基德曼的一篇专访,记者问她,当她经历汤姆·克鲁斯的背叛时,有没有去求助过心理医生?要知道,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是非常普通的事,美国的心理治疗已经发展到无所不在的地步,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医疗卡里就包括看心理医生的费用。有位心理医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三个心理医生,一个是听你倾诉的,一个是看你流泪的,一个是给你拥抱的。”

妮可的父亲是位职业的心理医生,他曾经对妮可说:“有秘密是正常的,有些东西只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你有权利不告诉任何人”。所以妮可没有去找心理医生,她“不想把自己的生活“倾倒”干净。因为说多了,生活就会在深度、广度上缩水。我更喜欢做自我分析,查找自己依赖的原因”。

好友曾经经历失婚的痛苦,我问她如何熬过,她轻描淡写地说:“夜夜哭泣,第二天涂层粉底掩盖泪痕”。作为事业上独立好强的女性,知道无论多痛都要咬牙挺过才是最凄凉的吧?

许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向心底里那个弱小的自己低头,希望时间可以带走一切,那么这时候,就去求助于心理医生吧,他们并不能帮我们做任何决定,但也许可以帮我们找到另外一个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