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时间的痕迹 |
余姚地图局部。余姚属于浙江省宁波市,在杭州湾的南岸。
浙江余姚黄家埠高阳村何家。位于回龙(行政村)高阳(自然村),为何氏世居地,村中有一河,河上有桥名“三灵桥”,桥上刻有“活水长流”四字,村中有古宅称“七间楼”,系清代何长根居宅。
几天前,在网上查到余姚黄家埠镇政府的网页,给镇长信箱留言,说明我想找回龙村何家后人,打听跟何丹书有关的事,并留下我的联系方式。我用公开的方式留言,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昨天又查到回龙村委会的电话,村委会主任姓何,打通了却无人接听。又打回龙小学电话,也没有人。又打《余姚日报》新闻热线电话,一个姓刘的编辑接电话,听我讲了原委,告诉我黄家埠镇政府负责文化宣传的干事手机,辗转打去,这位干事姓张,他看到我在镇政府网页上的留言,预先说出我的名字。我要了他的QQ号,晚上回家跟他聊了一个小时。
宣传干事的网名非常好,叫“临江听秋雨”。我把我想知道的事情一说,他就在网络那头打电话给村干部,过了一会儿说,村干部对何丹书的情况也不了解,只是知道丹书学堂刚刚拆了,在原址上盖了新房,由丹书学堂传承百年左右传到今天的回龙小学,也搬到新的地方建了新校园。聊了半天,我拜托张干事打听的事情是:
一、找到何丹书的族人;
二、找到何氏族谱;
三、通过族人和族谱弄清楚何丹书与何辰云、何郁周、何翔辉、何企南等祭祖老照片中墓主的血缘关系;
四、有关丹书学堂的事。
浙江余姚黄家埠回龙天保房。位于回龙粮店后,为回龙望族何姓世居,建于乾隆年间,曾有三进,现仅存一进,前二进已由粮站改建成新式仓库,大屋前原有石牌坊座,均已毁。大堂前规格较高的拱形轿路,说明这里曾是官宦人家。
这么多愿望和要求,张干事都一口应下来,说下周到回龙村去一趟,只要是有族谱,他是可以看到的。我托他拍几张族谱的照片;他主动说还拍几张回龙村和何氏老宅的照片给我。那么,下周会有新的消息。
在网上看到一些余姚的照片,风景非常好,乡村似乎遍布河汊和石桥,小镇上有许多老房子,外边不起眼,却是某个前朝状元探花、巨绅洋商、或类似朱舜水、陈布雷这样的人的故居。中国变化真快,往昔二十四朝的基础,所谓礼俗社会、耕读之家,今天已经沦落为城市化的附庸,再也不是生气勃勃、俊杰代出的乡土中国了。
老底片201#。杨浪猜测,这是祭祖回乡偶然看见的社戏场面,被摄影者拍下来,无论如何,照片拍得不专业,和祭祖那组照片似同出一人之手。值得注意的是,照片右上端远处田野间有一座白墙三进院落,放大一点如下。
老底片201#-1。可以清楚看见,这个白墙的院落很大,封火山墙顶端呈圆弧形隆起,专业的叫法是镬耳形,象征官帽。
老底片202#。这张照片里也可以看见许多“官帽”山墙顶部,说明这样的建筑形式是余姚一带常见的,但202#中的房子都没有那个白墙院落里的宅子大。
浙江余姚黄家埠回龙村国庆堂。清末建筑,系旅沪钱业商人吴顺堂祖宅,现存正屋二进,及朝西楼屋一排。我觉得国庆堂很像201#中的白墙大宅。
细看201#、202#,可见人群最密集的地方,实际上是一条河汊,停靠许多乌篷船,岸上似乎正搭设戏台。读鲁迅《社戏》,发现许多好玩的细节呼应着杨浪的推测。而与绍兴比邻的余姚,风俗应该大体相同。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
那么我们知道,社戏的上演正是清明扫墓时节。鲁迅从外祖母家所在的小村子到赵庄看戏,是小伙伴们划船去的;而看社戏的人、特别是有钱人的家眷,也是早早地订好了船,甚至在河汊里预先占了位置,等晚上天黑挤在船舱中看戏。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老底片234#。无人知道这是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