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逄”姓起源、来历、辈份……

(2007-04-20 14:36:54)
2006-11-04 07:09 P.M.

      自己的姓氏较为少见,估计算是生僻字罢,但是手机的输入法都是没有问题的,敲个pang进去翻一页就找到了。

       闲暇的时候翻了翻《百家姓探源》,又在网上搜罗了一番,大抵弄了一个介绍逄姓起源的东西,发出来,以飨同姓的朋友。

        一、古书注解

《姓氏考略》中如是写道:逄姓:逄字本为逢,后世分逄、逢为二字。

《集韵》:逄:姓也,出北海。

《姓氏考略》中对“逢”姓注解较祥:逢:商诸侯逢伯陵之后,望出北海。按《左传》有逢伯陵、逢丑父,东汉有逢明、逢丝。庄子羿逢蒙不能睹睨,皆作逢迎之逢。后之言姓者,皆作逄。石刻有故博士赵传逢府君神道逢童之碑,其篆文皆从“絏”(xie)。颜师古匡谬正俗云,逢姓者,盖出于逢蒙之后,读当如其本字,更无别音。据此,则书作逄,读当若庞者非是也。见《隶辨》。

蓬:晋有蓬球,北海人,当是以草为氏。

      二、逄氏祖上名人

逄姓起源于6000年前,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当年逄氏祖先武工盖世,发明弓箭。著作有《逄门箭法》后传之逄羿,发扬光大,北击匈奴、南征南蛮、东讨西征-赫赫战功夏朝初立,后羿窜权,逄蒙征之,射杀后羿举国称颂,万民受惠,后世子孙应自奋自强,祖宗幸甚。中国幸甚。

炎帝裔孙有人名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地山东潍坊市临朐县,现在县城西南风景名胜石门坊之上尚有逄公庙为证),建立逄国,为伯爵位,也称逢伯陵。临朐县志中记载殷商临朐之城为逄国,石门山为逄国辖地。逄王(伯陵)为朝廷忠臣,人们为追念其功德,便在风景秀丽的石门山立庙祀之。

山东济南之东华山华阳宫的东配殿名曰:忠祠.内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舍身救驾、效忠君主的人物逄丑父,塑像威严庄重,身披铅甲,腰挎宝剑,俨然一幅武士忠实的侍卫大臣。据《春秋谷梁传》和《左传》记载:鲁国的季孙行父秃,晋国大将卻克眇,卫国的孙良夫跛,曹国公子首偻,他们于公元前590年冬十月,同时被齐国邀请去做客。当他们到齐国后,每人都由齐国派使的侍者,季孙行父由齐国的秃顶侍者招待,卻克眇由齐国的独眼侍奉,孙良夫有齐国的踮腐者陪同,曹公子有齐国的佝偻侍伴,齐国国君齐顷公之母肖太后同叔子在高处观看笑而讥之,客人非常不高兴的回国。晋国大将卻克认为这是齐国有意侮辱诸国,也是他本人的奇耻大辱,为雪此恨,次年(公元前589年),联合鲁、卫、曹三国军队,集战车八百乘,步兵六万,战于鞍(北马鞍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晋鞍之战”。
  经过一场鏖战,“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齐顷公乘坐的战车被树干绊住,骖乘逄丑父与齐君换装易位,晋国大将韩厥赶至,行臣礼,逄丑父“令”齐君去华泉取饮,齐顷公借机而逃。


    三、现今逄氏后人的分布


     山东龙口有两个小村子,一个叫逄家村,一个叫逄鲍村。两村村民绝大部分都姓逄。另外,听说山东昌邑也有逄姓村落。潍坊周边光是村名中带逄字的村落就有7、8 个之多。

    在潍坊据我所知,逄姓有一支为逄伯陵的后人,现居住在潍房市的临朐县.在诸城安丘一带的逄姓是从山西迁来的,在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村至今尚保留的族谱中记载是在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枣强县(今河北)迁至此地.再诸城安丘一带的逄姓都能论起辈分来.在潍坊市高密当地老人讲 逄 单 是一家的说法.在潍坊附近有很多带有逄字的地名.在青岛的即墨、胶南、胶州也有逄姓分布。


     四、逄氏辈份(琅琊一支)


     琅琊逄氏家乘第二十四支家谱:始祖至五世谱 始祖羲元 明永乐二年自海洲迁居诸城琅琊山阴大盘村 (子三:彦深 彦吉 彦礼)。辈排列:


      钧 汉 本 焕 增;锦 淑 格

      锡 洵 烈 封;铬    垂;

      济 荣 培;镇 洪   耀 基。

生僻字解释:
炤通昭;
坽读ling,二声,陡崖意;
楙读mao,四声,冬天成熟的桃子意;
湻通淳;
葉通叶;
烔读tong,二声,热气意;
錬为日本汉字,通炼;
煇通辉;
樂通乐。

知道辈份来由的朋友会看出来,逄姓辈份是严格按照五行相生排列的:

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按此循环往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