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系统建立的直观检测——亚硝酸盐

标签:
水草养殖与造景杂谈 |
分类: 水草养殖中的化学知识 |
最近一段时间反复几次的开缸,终因“ADA”混水(我这里ADA加引号是因为怀疑自己极有可能买到了冒牌的,当然钱是正牌的——160元/袋)、仙土黄水等等而焦头烂额,在看了相关帖子以后采用“陶粒沙+赤玉土”作为底床进行尝试后最终获得成功,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一缸清水
图1、开缸3小时
并且检测水质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正常(GH=8,PH=6.4,CO2为2泡/秒),便急不可耐地买来各种陪衬的鱼类入缸,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就像前几次开缸,鱼类接连不断的出现死亡现象(过水等程序均严格进行),每天都会有鱼的尸体从缸子中请出,开始以为是CO2的原因,但即使将CO2关闭,鱼类仍然出现问题。因为以前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隧怀疑是不是硝化系统的问题,但一直以来就对硝化系统是否建立的检测感到头疼——这硝化系统看不见摸不着,是否已经建立完善没有一个直观的检测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终于理出了一个思路:既然硝化系统的主要角色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菌在缺氧条件下将亚硝酸盐还原成N2或氮氧化合物。那么,一个已经建立了良好硝化系统的草缸中其亚硝酸盐的含量应该远远低于没有建立硝化系统的草缸
根据相关资料,亚硝酸盐是通过鱼虾的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携氧蛋白结合而使之失去携氧功能,从而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溶解氧足够,鱼虾也会表现出缺氧昏迷症状,如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弱,出现“浮头”“猫底”“偷死”等现象。
经查阅相关资料,水体中鱼类对亚硝酸盐的耐受程度大约为2mg/L之内,大于这个数值则鱼类就会出现上述症状,而达到5mg/L则不适合养殖鱼虾(此资料系我的学生所查给我的数据,是否如此大家可以讨论)。
有了上述依据,根据自己的分析化学功底,根据“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联苯胺发生重氮反应,加入一种二胺盐后会继续发生耦合反应生成蓝色物质,该物质的颜色深浅与亚硝酸根离子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个教科书中的介绍,安排学生制作了比色板,进行了相关水体的检测,检测结果似乎印证了前面的推论。
图3,检测试剂
图4,比色板
图5,自来水、开缸很久的小虾缸和新开缸的亚硝酸根含量
从上述图片可以看出:
1,本地自来水亚硝酸根含量低于0.5毫克/升。
2,小虾缸虽然只有一个小瀑布过滤,但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处于安全状态,这也就揭示了为什么长期以来虾缸中的樱花、水晶一直悠然自得。
3,新开缸中水体目前从外表看虽然清澈无比,并且各项常规检测都合格,但实际上由于亚硝酸根的超标,使鱼类一直处于一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这几天经常出现鱼浮游、死亡了。
综合上述,给新开缸的草友一个忠告:水体各项常规检测合格以后,不要急于放入自己心爱的鱼类,尤其是那种价格不菲的爱鱼,一旦离你而去,不但经济上受损,心情上也是一个打击。建议大家有条件的对水体亚硝酸盐进行一下检测,或者一定要耐心等待水体硝化系统建立完善后再考虑为草缸搭配鱼虾的工作。
另外建议,尤其是新开的缸子,建议草友将亚硝酸盐的检测列为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不单纯是GH、PH和KH。
上述论述不一定成立,请广大草友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