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爱玲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
爱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85
  • 关注人气:1,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眼里的赵爱玲

(2020-08-20 23:00:34)
标签:

评论

作家

赵爱玲

艾凌

河津

分类: 他人评我(评我)

三月书:《留点空白留点想像》

                   /雪城

 

谁都喜欢花开的样子,那是纯粹的自然之态,是美丽的绽放。
    三月的气息最宜于肺部的呼吸,新鲜而舒畅的感觉注定要释放所有的激情。
    花开了。
    柳绿了。
    脱下一冬的厚装,我们开始快速奔跑,轻装上阵的脚步摧动着阵阵春雷。下雨了,无声的雨。酣睡的梦境也幻生出奇妙的想像。
    春天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当然了,你无法阻止她的热情和她充沛的思想往外泻露。她就是那样一个有着火热激情的人。一个在业余时间不断写文学作品的人。
     她就是赵爱玲。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她是我所见过的最勤奋的写作者。《留点空白留点想像》只是她所有写作中极少的一部分文字。她很用心地编排了这本书,她很高兴用这本书来总结自己的写作。每一篇文章都是她精心挑选出来的,写亲情写友情写生活的片断感受,一物一景,一人一事,她都渴望在自己的笔下成为生活的映照。
    她匆忙在自己的写作中,用热情、用心血来完成她对生活的热爱。
    不知道她读过多少书,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知性的语言流露。
    她用文字感化着自己,也用文字完结着她对生命的尊重。
    也许她生活的空间太过于狭小,她虽然渴望用自己的心声去表达自己的愿望,但她总是那样地匆忙,舍不得沉淀自己,以致于她太过于理性地思考问题,使自己失去了感觉的发现。也许这就是她的方式。也许在这种致命的方式里她还没有回归文学的原态,她什么时候能认识到这一点呢?
    当我写出以上文字的时候,我很害怕,害怕我的语无伦次的表达会刺伤一颗滴血的心灵。但正是写出了上面的文字,我才发现赵爱玲对文学的热爱是许多人  都无法相比的。爱不用言说,它是我们活着的动力和源泉。
    生命固然珍贵,比生命还珍贵的东西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它是我们活着的唯一理由。
    若每一个人都能象赵爱玲那样热爱生活、尊重生命,不管我们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作者:雪城,原名薛城,河津市文联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1994年创办《河津文学报》和《雅风诗报》;出版诗集《等待日出》;个人文集《作别西窗雾雨》、《独行者的心灵》等。

 

 

     给我们彼此的世界留一份完美……

               ——读赵爱玲《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

                     /张乐朋

前几天山西文学院到运城调研,我赶去参加了一个座谈会,会上接到一本书,书名是《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作者赵爱玲。我翻开插页,没见到作者的题名和赠言,就放进包里。会上会下的事情较多,回家后又忙着批改学生们的期中试卷,几百份,忙忙碌碌,带回来的书包就一直有没有顾上打开,不看行李的情况是经常的,有时会拖到下次出门。

今日收拾书包,又看见那本书,拿出来翻开,发现插页后面,居然还有一张扉页,上面有作者的题名和赠言,这让我很意外:我对书的结构确实不在行,一般也不在意,按我读书的旧习,往往还是在意“瓤”,不在意“皮相”——好像做书的人叫“品相”。

马上对作者生出一份歉意,因为当时没有特别正式感谢她的赠书,在我这是很觉失礼。在类似的场合见过一些赠书者,他们大部分是敬赠给名家或前辈,多数时候,我只在旁边看看,当然我从不希求别人赠送,或者连赠送带给面子,顺便也给我一本,我决不存此心肠,严格地说,这也叫定位,知己知彼。让人作难,并且违心地蒙受额外的损失,大可不必。所以,一般时候,如能预见到这步,我会提前回避。实在觉得悻悻不已,就劝解自己,书还是有的读,何必非读这一本?买一本就得了。

我没想到,由于不懂书,结果被打了埋伏,现在我要谢谢作者赠书,我正在拜读。

作者赵爱玲也是教师,同行,去年在文学院高研班就认识了,我经常浏览她开的博客,她的文集里的很多文章我已经读过,我还看过河津电视台给她做的访谈,这些情况也许作者不知晓,这无关紧要,施耐庵和罗贯中、李白和杜甫也不知道我读过他们的作品,写书人和读书人亘古的浪漫,就在于此。嘲讽者的干唾埋没的往往是自己那颗行将就木的心脏,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会比他另外的无耻的器官存活更久。文学从来不放逐高贵和纯真的灵魂,同时,文学也从来不会帮助任何一个滥施淫威的人巩固他的所谓名望和地位。秦始皇安在?何况三流的扮演者。我想这是业余写作者应有的豪迈和胆识,于此共勉。

《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一书,收集了作者的各种文体。仅就书名而言,就充满诗意,也不乏哲理,估计和作者从事的教学专业有关。赵爱玲的文字非常纯净,藻饰不多,能见性灵。这本书不是作者的名著,但肯定是作者的成就,是作者的心灵记录。徐霞客的游踪在他的著述里给人们留下山光水色,《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给读者留下的,我相信,肯定不只是想象和空白,也不是孤独的心灵的漂游,而是一道道灵慧的霓虹,是细语和心流,是钻石的折光和涌动的胸臆。红尘万丈,追求财富也许难遂其愿,伟大的孔子也只能说“富贵于我如浮云。”但追求美的人,必有收获,歌德说“艺术的女神引导人们向上”。在赵爱玲的文章里,这种向上的指向是坚持和正直的,其中,包括她的单纯和委婉,包括她精神的书卷气。

文学的品类没有高低尊卑,这样的划分也是无知和浅薄,文学的自洁功能是以流传的方式来完成的,一切庸俗化和地域化的习见从来就不是识见,罔谈“文学理论”。文学艺术最功利的部分,自古以来靠的是最不功利的人物来完成。梵高覆盖的面积,不知是他生前捉襟见肘的破衬衫的几亿倍。尽管他创造的向日葵没有给带着口臭的清谈客提供过一粒哪怕是干瘪的花籽。

正好,赵爱玲在她的文章里也写到这样的话:“文字于我,不是生存的敲门石,更不是呼朋引伴的奢华装饰。文字是滋养我、给我力量的源泉。文字是我每日必须呼吸的空气,不能间断。文字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的身体,使我充满激情。”我想,文学从根底上说,是一种信仰,是精神的自由度,是超迈于现实和生存的巨大空间。内心黑暗的人,必然觉得生存压榨了文学,使他幡然醒悟(其实他的醒悟是给人的心灵投放阴霾)。内心敞亮的人,一定能像蜜蜂一样,采撷到属于她的芬芳花蜜。文学创作的自由,是天赋人权,不是某种机构的配给,我们甚至鄙夷它的介入。这正如作者赵爱玲这本文集的书名一样,《留点空白 留点想像》,生活不是满载运行的,宇宙亦如此,那么大的虚空高悬于人类的头顶,就是给善于想象的人留下的地产。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阅读和写作,海明威的一个短篇叫《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挪用过来,可以指导我们去建设一个创作下去的良好心境。 

                               

作者:张乐朋,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文学院第一届、第二届签约作家

 

 

爱,是她文字的颜色

                          ——读赵爱玲的《留点空白,留点想像
                                          /袁省梅

  《留点空白,留点想》,赵爱玲的文字集子,是集了散文和小说,也是集了她浓浓爱意的一本集子。

  认识赵爱玲,是首先认识了她的文字。知道她的网名是冰雪凌。她在一篇题为冰雪儿的文字中诠释了这个名字的由来。诠释,是坦然叙说了自己的心思,爱好和向往。她说:因为雪儿太喜欢冰雪这种自然景色了……向往拥有白雪公主那样的美丽和善良,还有白马王子的冰雪般纯真的爱情,她还说:希望做一个像冰心奶奶一样的人,写出冰雪一样唯美的文字冰雪儿有冰雪一样简单透明的心境……不流俗更不媚俗,不懂人情世故,不识时务,不合群,有点古灵精怪,率真自然,说话不饶弯儿,做事没心计简单的生活着,简单的爱着。因为有深爱着的人的支持,所以雪儿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有爱,有幸福,有追求的赵爱玲,她的文字就是对她爱的和爱她的人和事的记录。
    无独有偶,我也有个雪玲的小名,曾让我用于笔名雪凌,是跟她一样有着小小女儿的小小矫情,追求如冰雪般纯净的精神和情感。因了名字的好奇,遂贸然给她的博里留言,也就不断的拜读她的文字,知道她不仅写小说、散文,还写诗歌,写的勤奋,也写的很好。直到去冬的一天,跟着几个文友前往河津文联举办的联谊会,才有幸见到了她。
    见到美丽、娇巧、热情、大方的赵爱玲,你不禁要慨叹造物主的偏好,给了她美貌、善良、真诚和才情于一身。赵爱玲如主人般招呼着我们,给我们倒水递糖果,嘱咐我们好好玩。那天,由于人多,没有交谈的机会。可是因为共同的喜好,我们初见入故,没有半点陌生感。分别时,她赠书《留点空白,留点想像》给我,并不顾寒天冷冽,和我们的劝阻,一直把我们送到楼下,送出大门。
     捧着《留点空白,留点想像》,如捧了满怀的花儿,为爱玲文字结集的祝贺和欣喜,也有由衷的感谢她的赠书。只是,好久以来,我不能安静下来。好长一段时间,内心总是被一些莫名的无须有的琐事纠缠着,被来自身体的病痛困扰着,难得安静下来,好好读书。眼睁睁看着韶光走失,一点一滴,在我的眼前,沿着身体的每一寸,游移,消失。来了,走了。没有回头,一去不返。决绝而坚定。惟有心痛,惟有握紧拳头,努力抓取,然后无奈的放手。好在有书。带着《留点空白,留点想像》输液。医院的走廊很静,病房里很静,躺在不怎么洁净的病床上,阅读《留点空白,留点想象》,我的心也渐渐安静了。阅读,是与作者在黑暗中,并肩而行,是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境界。我知道,爱玲充满爱意的文字和她饱满圆润的情感感动了我。在羡慕她、祝福她的同时,跟着她的文字,我似乎看到她是在享受生活享受亲情爱情友情的时候,心之所动,情之所向,所思所感充盈于心,不得不记录下了那些文字。
    爱玲,是吗?一定是。
    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有其道理,但我认为,写作者最重要的不是绞尽脑汁去猎奇猎艳,若用一副好的眼光,独特的心眼,观看日常生活,也能在琐碎的俗世生活中采撷到欢喜和趣味。赵爱玲就是这样。她用她的一双灵动的眼睛欣赏着俗世里的美好,感受着,并书写着。在她的笔下没有大波大澜,没有故作深沉,也没有愤世嫉俗,对爱的叙述她也保持的是平和、温婉和安静,是真实和透明的。阅读她的文字,《你是我的唯一》、《二妹》、《无语之爱》……你会轻而易举的为她的欢喜而感动着,为她的满足而感叹着,对于生活的美好情感的温暖,也在你的心里激荡着、冲撞着。
     情感,人类永恒的主题。情感类的文字,总是吸引着人,感发着人,阅读的同时,心会变的柔软和温润。可是情感类的文字易写难工。易写,是因了人人皆有情。难工,是因了打动人难。删繁就简三秋树。听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哪枝该留哪枝该删,是需要一颗敏感的心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常常的,一不小心,会掉进唠叨的口水里,自己貌似还未尽兴,不知看的人心上早已泛起了不耐烦的皱纹。
    在《老人与槐树》里,在《大脚老奶奶》里,我们能感受到好的散文是幅生动的画,是首优美的乐曲,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即使有忧伤,有悲切,也是美丽的。人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意,谁的人生圆如满月呢?不完满是常态,完满是非常态。哲人的话。听起来老气横秋的,心上也会起了皱纹,起了小小的无奈,和欢喜。
    爱,是爱玲生活的空气,也是她文字的颜色。                                           

作者:袁省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被《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杂志转载,并入选多种选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