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爱玲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
爱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85
  • 关注人气:1,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表于中篇小说选刊:安详是通往幸福的路——读嘉男小说《安详之道》

(2018-02-06 13:40:27)
标签:

安详之道

中篇小说选刊

增刊

文学原创

赵爱玲安详

分类: 发表获奖(发表)

安详是通往幸福的路

——读嘉男小说《安详之道》

         文/赵爱玲 (安详)                        

    

嘉男的小说《安详之道》刊于《中篇小说选刊》(2011年增刊第一辑),这是一篇关于信仰,寻求摆脱困惑,追求心灵自由和幸福之道的精神探索的小说。

小说一开始,就把主人公万芬放进了一个争吵烦躁的早上。老蒲的儿子小蒲要回来了,这个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因为不喜欢那个工作现在要回来了,万芬这个做继母的不喜欢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儿子在自己眼前晃悠,就让老蒲答应,小蒲回来工作,不住家,租个地方住,可就在小蒲还有半个小时就要进家门了老蒲却说,儿子回来,现在家住上半年再说。而且老蒲还说万芬家来了人,这个住,那个住的,自己的儿子就不能住了?他们就这样吵得冒烟了。万芬觉得委屈,自己嫁给老蒲十五年,为了减少烦恼她没有要属于自己孩子,希望和老蒲父子平静生活,起先是充满希望的,可随着中年的深入和小蒲的长大成人,一个仍是碌碌无为,日子含混,另一个老大不小了,仍脱不了手,她越来越失望,自己这是怎么啦,好心给小蒲托人找了新的工作,现在孩子马上要回来,自己好事做了,功德却叫这张嘴给败坏了。她吵着吵着就冒出一句话:如果不是学佛,我早就去自杀了!她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很失败,离了两次婚,希望第三次可以幸福,却是陷入和老蒲父子的纠结之中。万芬以前老觉得小蒲是碍事的第三者,现在他明白了自己是他们父子的第三者,像卡在岩石缝里,掉不下来也爬不上来。每次吵架之后,她就想出走,想放逐自己,可又无处可走。突然,她找到了一个出口,做钟点工,看看别人怎样生活,看看陌生人是怎样对待她的。就这样她成了莫医生这个自称单身男人家的钟点工。去莫医生家做钟点工居然成了万芬的殷殷期盼。痛苦的万芬便产生了出轨的幻想,她想过,如果有个合适的人选,她宁可这些年的付出白搭上,去过一种新生活,只要舒心。莫医生连续两次邀请她帮厨,第一次是请朋友吃饭,而第二次是和她单独吃饭,莫医生充满爱意的目光,以及红酒和月亮,让她得到宣泄。

 她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个叫项姐的女人,她是一个修行的居士,一脸安详,万芬问她,我没干过坏事,没害过人,为什么却过着痛苦的生活?项姐说,你内心有痛苦,说明你还有恶。你痛苦是因为你对钱和房子有贪求心,这种贪求心就是恶,老公和孩子让你感受痛苦,说明你没有包容心,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放宽心量,无私无欲,怎么会痛苦?只有安详。要得到安详,就要忍,可是要忍,就要懂得道理,才能忍得下去,不懂得强忍是忍不下去的,只会更加痛苦。一切都是前生欠下的,你老老实实偿还就是了。

项姐是怎样的人?那么安详。其实她之前是个很暴躁的人,和丈夫吵架,都会当着丈夫朋友的面掀掉桌子。她是中学语文教师,女儿早恋,她狠狠批评女儿,结果女儿离家出走之后,再也没了音讯,她和丈夫倾家荡产数年找女儿,也没有找到,丈夫因此和她离婚,如此遭遇的女人,她修行修心,变得内心安详。

万芬这个迷途的女人,望着项姐安详的面容,想起她的遭遇,明白要控制自己,如果不控制自己的情绪,住在天堂也没用。她反观自己,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她总在挑剔老蒲父子的毛病。当她再次接到莫医生的电话时,她拒绝了莫医生充满情欲的诱惑。她换了手机号。当她再次面对老蒲父子时,她暗示自己不要挑剔,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她意识到,她在生活中一步步后退,只要她退一点,大家皆大欢喜,生活就平静了。所以忍,一定是要在明理之后的忍,这是一种难以抵达的境界,万芬之前的忍,是不明理的强忍,是把烦恼窝在心里,所以难受痛苦。当万芬明理了,她心里宽敞多了,放宽了心量,用慈悲心,用宽容的目光看一切事物,心里的确舒服多了。

万芬的心展平,展宽,获得安详,重获心灵的自由。

很多心理不痛快的人在生活中,几乎都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主性,对外界暗示信息耿耿于怀,满腹委屈,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得生活的禅机,安详之道,也就是通情达理地生活。

我们女人有太多的世俗的纠结,工作,婆媳,子女,房子,财产纠纷,诱惑……掉在万芬一样的纠结之中深渊里,痛苦不堪。极端的有出轨、离婚……如果自己退一步,明理了,看透了,想清楚了,这样真正懂得了忍和宽容,就会找到一条安详之道,这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通道。

阅读这篇小说,我会不断自我觉察,反观自身,我是女人也是心理咨询师,所以我的阅读更多的是带着女人的视角和心理学原理去解读,心理学和宗教信仰的共同目的,都是引导人摆脱心灵枷锁,重获精神自由。在痛苦面前不逃避,而是坦然接受,然后顺应情感,为所当为,做自己应该做的。女人对于婚姻的憧憬大都从激情希望到平淡失望,这是一个心坎,如果女人能够平稳度过这个坎,婚姻也就度过了危险期,所以一个圆满的婚姻,往往掌握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女人是一个家庭的情绪核心,她对人对事,对公婆,对孩子的处事态度,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甚至幸福指数。如果我们做女人的能够把挑剔的眼光收回来,放在自己的身上,不断自我觉察和内省,调整心态,修炼心性,一心向善,那么一切都不再那么讨厌可憎,相反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原本有着更多的可爱和美好。纠结的核心舒展了,家回归到自在有序的轨道。人的心灵更加自由,身心更加愉悦,人生更加安详。

女人掌握了安详之道,也就找到了幸福的密码。

————————————————

注:本文刊发于《中篇小说选刊》20117月增刊第二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