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端的日子 ——读赵好玲组诗《日子》

(2016-09-09 18:59:48)
标签:

艾凌赵爱玲

零凌赵好玲

组诗

诗歌评论

云端的日子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云端的日子

                           ——读赵好玲组诗日子

                                  /赵爱玲                                  

清晨6点,我正熟睡,小白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心惊,出什么事了?我知道最近她老公做了开颅手术只听小白说,姐,给我的组诗《日子》写个评论,有个杂志要刊发,要配同期评论。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继而心生敬意,在医院陪护的日子里,她一有空闲就在手机上写诗歌。上周有个省级杂志刊发了她一组诗歌,这次是南方一家文学杂志,真心替妹妹高兴。

也许有人会问,小白是谁?我需要解释下,小白是我四妹的乳名学名赵好玲,笔名零凌。因为刚出生时没有名字,同胞姐姐肤色黑点她白点,她被姥姥随口叫了小白,故而获此昵称。儿时的小白,白皙柔弱,在六姊妹中唯独她一副公主相,不料想,小白小学毕业就过早辍学了。她承受了比其他姊妹更多的苦难。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着猪、牛,除了农活,小白每天都和伙伴们到几里外的河滩割草。篓筐塞得铁实,然后用高草竖插在篓筐顶部周围,中间再塞满草,这样一筐草就相等于他人的一筐半草。回家的时候,小白总是歇歇走走,一个人起不来,总要伙伴们帮忙抬箩筐。伙伴们都笑她,傻呀,塞那么实,背起来累,塞虚些,轻松。小白抹把汗说:“我家两头牛,吃草多!”那天,我放星期回来的路上正好碰见了她。她正坐在石头上歇息,我赶忙下车,努力要把篓筐放在自行车后座。可是草筐像有千斤重,任凭我怎么搬它也纹丝不动。小白笑笑,伸出双手说,姐,还是我来。我说,一起来!就在那一刻,她的一双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目光,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粗粗的关节,指甲和手指被草汁染成墨绿色,手指上是一道道的割痕,新旧结痂的疤痕……小白可是我们家生来最娇弱白嫩的公主啊……

    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在烈日酷暑之下,在漫漫黄沙中,在泥土杂草里,在锅台灶间,写了上千首诗歌。让家人想不到的是当初不上学的小白却在离开校园之后,在十三、四痴迷上写诗,从小女孩到中年歌吟至今,诗歌不断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还入选多种诗歌选本……如今,人到中年的小白用一双写诗的手靠着土地和辗转一座座工厂供一双儿女读书,看得出她内心的向往与追求。可以说,因与诗歌相伴,她的日子里从未离开过文字。

    婚后的小白为了生计,跟随丈夫外出打工,繁忙的打工生活之余,诗歌是她唯一的娱乐方式,写诗真正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她写诗,不带有任何功利,只是出于热爱。很多时候,她会在深夜突然打来电话,兴致勃勃地谈她刚刚创作的诗歌,读诗和听诗,基本就是我们姐妹之间的交流。比如,今早的电话,甚至一句题外话也没有,只是急匆匆说《日子》需要评论,她要赶着去打工,电话就挂了,我还没来得及问妹夫的病情。妹夫做手术请了北京专家,费用高额,这部分专家费还不能报销,出院后还需要长时间疗养休息,女儿在广州上大学,消费高,男孩在读高三,仅靠几分土地的收入远不能保障一家人的生计。

    尽管身处艰难的打工与繁忙的农耕生活,但是小白的诗歌里并没有抱怨,而是充满悦纳和感恩。小白的诗歌根植于厚重的泥土,充满柔情与爱。在《秋分》,她写道蝉的鸣唱被微黄的树叶随风漫过/一只蟋蟀挣扎在泥土涌动的柔情中/找寻季节遗落的缝隙/土层婉转着灵魂呼唤渴盼的雨水/如母亲温柔的抚慰/在风撩起的衣袂间飞扬/那是种子在雨中的张扬/换下短袖的当口/一粒沉浸在泥土中的小麦偷偷地/乐了”这首诗歌的画面感很强,将视觉听觉触觉融合为通感,像蒙太奇镜头轻轻展示了一副秋播的诗意画面:蝉鸣,黄叶翻飞,蟋蟀,泥土涌动,柔情,种子,雨,一粒小麦,偷偷,乐。尤其是最后一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农人在渴盼一场秋雨,完成秋播之后,发自内心的如孩子般简单纯粹的快乐。

诗歌《忌日》写的是小白的哥哥,我的弟弟,父亲的儿子猝然离世的悲痛。时光切割着沉静的父亲/也打磨我瘦弱的骨/多少次/父亲重复着将心事播进屋后的菜园/他静默的姿势是楔进我身体的一枚钉子每年暑假,读研的侄女,成为带给父亲思念逝去的儿子的安慰,读研的侄女喊父亲吃饭的声音/会吹动园内的油麦菜/吹动父亲的表情小白用诗句记下这油亮的时刻/让假期再长一点”我喜欢这样的句子,这首诗歌充满了人生的无常与疼痛,但是小白的诗句里没有出现言说疼痛的字词,一个也没有,然而整首诗歌,让人体验到无法言说的悲痛,让人落泪,这就是小白诗歌的力量。

    小白是农民,她,更是一位诗人,是来自泥土的歌者。小白能够用诗歌化解苦难,这是小白诗歌的特质,也是作为诗人的小白对活着的意义与人生价值的积极探寻。在《日子》里她满怀深情地写道:日子在屋檐下滋长/在门的开、闭间闪耀/在小溪里流淌/在夜晚偷懒/在脚步声里延伸”,在她的诗句里,日子像雨滴在屋檐下滋长,像光线在门的开闭之间闪耀,像水在小溪里流淌,像贪睡的人在夜晚偷懒,日子就这样恣意生长着,在越走越远的脚步声里,孩子长大成人走向了远方,而我们如同父母一样站成了守护家园的老树,还有/一棵落叶的梧桐用突兀的枝杈/把日子高高的举向云端.....”这是属于小白的云端的日子!小白从辍学的那一刻起,从来没有放弃仰望云端。

我惊叹小白充满诗意的句子,如果没有生活的磨砺,如果没有天赋灵性,难以产生这样的诗句。

诗歌让小白生出双翼,飞翔在属于她的云端的日子。



附:赵好玲组诗《日子》

《日子》(组诗)

 

赵好玲

 

白白的月光,从

小屋的屋顶倾泻而下

背光处,投下一道长长的暗影

翻飞在季节里的落叶,悄无声息“仿佛契约里的一句

暗语。

日子在屋檐下滋长;在

门的开、闭间闪耀;在

小溪里流淌;在夜晚偷懒;

在脚步声里延伸

还有

一棵落叶的梧桐用突兀的枝杈,把

日子高高的举向云端.....

 

 

《秋分》

 

蝉的鸣唱被微黄的树叶随风漫过

一只蟋蟀挣扎在泥土涌动的柔情中

找寻季节遗落的缝隙

土层婉转着灵魂呼唤渴盼的雨水

如母亲温柔的抚慰

在风撩起的衣袂间飞扬

那是种子在雨中的张扬

换下短袖的当口

一粒沉浸在泥土中的小麦偷偷地

乐了

    

  

《忌日》

 

时光切割着沉静的父亲

也打磨我瘦弱的骨

多少次

父亲重复着将心事播进屋后的菜园

他静默的姿势是楔进我身体的一枚钉子

读研的侄女喊父亲吃饭的声音

会吹动园内的油麦菜

吹动父亲的表情

我用浅略的文字记下这油亮的时刻

让假期再长一点

每年的今天都是火引

哥哥,零九年五一

这些词再次穿上疼痛的外衣

渡成时间无法逾越的斑

 

《立秋》

 

母亲从玉米地里探出头

天很放晴

放晴的使人有点忧郁

水泡一样的玉米正是缺水的时候

雨水竟然睡过了节气

父亲仍有心情在葡萄架下支一张桌子

沏一壶绿茶

窃听那恒越千年的絮语

我忧郁的母亲走进小屋

守候的灯光柔媚过窗,被风弥漫的

很远很远

 

 

《秋伤》

 

秋风使跌落在窗玻璃上的雨水

留下缓慢行走的痕迹

弯弯曲曲 仿佛附着的心事

当雨用摔打身体的“叭、哒”声 传递

给我它的讯息时

我正站在车床旁细数

中秋的假期 农时的秋分

秋就这样 站在

清冷的高处 隐忍着

父亲惶恐的站在田埂 深怕

酣睡在泥土的小麦突然追问

秋播的农时 

今夜不说中秋、国庆

许多农事在时间的夹缝间躲躲闪闪

一颗极度渴望成熟的玉米站在落叶之上

深深搅动秋的情愫

 

 

《絮语》

 

这是个被雪遗忘的冬天

阳光一路前行

屋檐下弥漫着焦燥

常常因为嘴边生痛的水泡

我们谨声说话

因为干旱而渴盼雪

因为寒冷期待阳光

这种混淆会

引起片刻的失明 

 

  作者简介:赵好玲,笔名零凌。女,1975年生于山西闻喜县上峪口村,年少外出打工至今,热爱阅读和诗歌。诗歌、散文等作品散见于《诗选刊》《都市》《山东文学》《国学报》《新锐诗刊》《四季风》《记忆》《不息的生命火焰》等。诗歌作品入选《中国网络诗歌史编》《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诗歌卷》《中国青年诗选》等多种诗歌选本

博客:零凌—赵好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