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评论:让小白成为小白——读赵好玲组诗《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2015-12-19 18:33:36)
标签:

河津赵爱玲

文化

诗歌评论

小白诗歌

赵好玲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让小白成为小白

                   ——读赵好玲组诗《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赵爱玲

   


                                                    原本肥硕的日子竟越过越瘦
                                                    那是放逐岁月时漏掉的光阴

                                                       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那些沉寂的草木和瓦片在风中苏醒
                                    ——小白诗歌《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有人会问:小白是谁?那我索性先从小白说起吧。小白是我的四妹的乳名学名赵好玲,笔名零凌。小白和三妹是双胞胎,因为出生一段时间还没有名字,老奶奶根据她们的肤色随口说:“三女黑点就叫小黑,四女就叫小白吧!”

      长大了的小白,白皙柔弱。不过,她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小的时候,她就会自己梳小辫子,洗衣服……她喜欢花草鸟兽,喜欢做各种小实验。那时候,我又有了两个妹妹。大人忙于庄稼活计,我们就像田野的小草,顺着天气自然生长。父母也从不过问我们的学习,吃过饭,该上学的上学该玩的玩。小学毕业的暑假,小白和一帮辍学的女孩子在一起,一整天不回家。几乎每天都要家人到处找才回来。上了初中,因为学不进英语,她开始逃学。家人发现的时候,她已经逃学多日。爷爷把她学校,每次都是爷爷还没回家,她早已经溜回了家。无奈之下,家人默许了她辍学。那时候,她十三岁。家人为了让她重新返回学校,就故意把重活累活给她。正值掰玉米的时节,她背着篓筐在玉米地里,因为不懂得用力,掰不动她就用牙齿咬……交错的玉米叶子划向白嫩的她,脸上胳膊上到处都是细长的划痕,一出汗就生疼……爷爷见她疼得咧嘴,就问她:“小白,受不了不如回学校去?”小白坚决地说:“不!”爷爷再问:“以后你姐姐妹妹们出息了,你不眼热不后悔?”小白说:“不悔!”

    让家人想不到的是当初不上学的小白却在离开校园之后痴迷上写诗,从小女孩到中年歌吟至今,诗歌不断发表,还入选多种选本……

      婚后的小白跟随丈夫外出打工,从此开始了年一年漂泊,辗转于陌生的城市。年末返乡,年初起程。姐妹之间每年正月初二仅仅一天的短暂相聚,然后又是一年的分离。

    繁忙的打工生活之余,诗歌是她唯一的娱乐方式,写诗真正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她写诗,不带有任何功利,只是出于热爱。很多时候,她会在深夜突然打来电话,兴致勃勃地谈她刚刚创作的诗歌,读诗和听诗,基本就是我们姐妹之间的交流。

       在诗歌里,我读不出作为柔弱女人的小白,更多时候,我读到男性化的小白。

    比如小白诗歌《被打碎的月光》月光随影子行到一半/被墙壁投过的暗影阻拦/打散开灯人的念头/脚步带动室内静止的气流/却触摸不到皮肤/月光透过窗子镂空的轮廓/落在客厅和常坐的那把椅子上有些破碎/他有点不忍/灯亮的时候有些晃眼/甚至没有任何脱跳的身影和生息/他伸手想抚摸一下揉进灯光的月和暗影/但它们突然远了/像隐在高处的夜

    曾经拟好的诗句/合着卑微的心事/捂在心口/折断在一场秋雨里/此时,我只是/徒步/在柏油路上找寻/准备越冬的人/带着妻儿/重审:/留守,务工,教育……/这城市潜在之外的另一种孤独(选自小白诗歌《窘迫》)

       小白来到青岛黄岛最早是和男人一样做焊工,每天手提数斤重的工具,在铁花四溅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深夜,回到租地,揉着酸痛的胳膊写诗,诗句里有男人的力量还有男人一样的担当与孤独。

    高处与卑微如蚁的生活对应,在加班加点的繁复规矩里,人像机器一样被去性别化被异化。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理解,“袋子”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代表男性。就像卡夫卡笔下的甲壳虫一样,小白笔下的“袋子”也是作为女人被物化被严重异化的象征。他极度伸展身体/ 承接物体悬空时产生的重力/ 依附之间使柔软的袋体直立/ 痉挛,悸动,挤压内部的空间 /拥挤——拥——挤——挤/无法排解的焦燥架空着冲动的物体/ 造成一种集体的沦陷/ 声音在寂静的屋内有些犷/ 他们的移动很缓慢,慢——间歇性的/ 找寻着袋内着陆点多余的空隙 /钉子依附在墙体上紧紧握着袋子细瘦的环扣/ 持久的重加深着窒息的压 /压抑的喘息/ 回荡在午间安静的室内/ 是一种折磨 《墙上有个吵闹的袋子》)。

    诗歌里“月光”的意象反复出现,诗人用月光是表达难以释怀的乡愁。夜深,人静/ 月光还原初时的温润/ 融入屋内的灯光/ 晕染出白云深处的北方/ 羊群,村庄/青草溪边的捣衣声/ 一些经临的事物在沉静的时光中苏醒/ 敲打渐浓的月色/像每一次相逢/我们无法释怀的叙述(小白诗歌《他乡月明时》)。月光行至一半就被墙壁的暗影阻拦,诗人甚至不忍开灯,试图抚摸想像里的月光,即便如此,也还是遥不可及,像隐匿在高处的夜,就连想想也成为奢望。

   “行走”、“启程”、“在车上”、“青岛记事”、“在武汉的清晨”等关键词反映出诗人小白为了生存,辗转于不同城市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晃神的当口/会有人/从身边经过/我不敢奢求/擦着时间的缺口/从心底回望一次过往/沉积在路面的尘埃/双脚匆匆带起/又轻轻落下/无措间烙刻成身体的纹路/一起行走在武汉的街头(选自《在武汉的清晨》)。

     尽管身处艰难的打工生活,但是小白的诗歌里并没有抱怨,而是充满悦纳和感恩,这是小白拥有虽然物质窘迫但是精神丰盈,善于调控自我,向内在发展的成熟心态。同时,也是诗人的小白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探寻。这是小白诗歌的特质。这些给过我机会接纳和关怀的领导或同事/给了我在青岛最初的温暖/经历有时候就像生活给予的勋章/让我们深深铭记和感怀(《青岛记事》)。武汉的清晨被隐在早点铺/发出的召唤声点亮/芝麻酱在最显眼的位置/香气魅人/早已被安抚的没有一丝波动/朴素的如同出门在外的生活/莫名喜欢这贴近肤色的热干面/能撩拨内心的亲切(选自《在武汉的清晨》)。你迎面而坐/ 与我谈笑风声,/却隔着一座山,那是/无法形象的贫困/千万不要去怪罪一座城市/其实失落的只是人心……远离故土,桃花一样凋零的内心/与一座城市的繁华无关……将生命流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不断修整自己灵魂的支点/不在梦中却枝节横生《小城之失》)。

       我喜欢小白这首《在城市的深处行走》:让海风再清冽点/让清冽稀释城市聚集的燥热/让海水一遍一遍浆洗/流放在沙滩上的情绪/泛出盐白/成飘渺/成无声无息/成空的体内,种植/花草,微笑和对一座城市的爱/在灯火延伸的深处/掀动城市的幕布/原谅一些原本存在的事物和情绪/在渡口/他们是用心抚摸过的石头/ 带着体温。这首诗以盐的结晶入笔,化沉重为轻松,有宽厚的微笑,有流淌的音符在清冽的海风里跳跃,诗句生出了翅翼,有飞翔之感。

    小白,如你诗言:阳光朴素悟在远方
    就让小白在自然的土壤里呼吸自由的空气,迎着或阳光或雷电成长为她的样子。

     就让小白的诗歌成为小白的诗歌!

      让小白成为小白!

                                                       201512191:07

 

 

赵爱玲简介

赵爱玲。笔名,艾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获第六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出版散文集《留点空白留点想像》(作家出版社)。著诗集《燃烧的植物》;散文集《父亲的土地》;中短篇小说集《星星的天空》;长篇小说《青春惑》、《飞雪飘扬》;文学评论集《艾凌读书》;咨询集《爱的秘籍》等书。评论、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散见《中篇小说选刊》《阳光》《山西文学》《黄河》《都市》《山西作家》《朔风》《湛江文学》《三晋都市报》《西部作家》等文学杂志。诗歌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赵爱玲诗观:诗歌是我的灵魂伴侣,TA唤醒了我内心沉睡的那部分。

   sxhjzhaoailing@126.com

新浪博客:河津赵爱玲http://blog.sina.com.cn/u/1289300977


附:小白组诗:

 

《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组诗)

 

     文/赵好玲


风绕过山石、草木、屋舍以及我的身体
习惯追逐远处的远
夜灯淹没于清晨的曙光
阳光朴素
悟在远方
执念的人可有牵绊
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往事是失语的街巷
临屏的你是否沦陷
早已习惯顺应、裸露的长廊空寂
孤独疯长
曾几何时
原本肥硕的日子竟越过越瘦
那是放逐岁月时漏掉的光阴
在远和远处空着的白里
那些沉寂的草木和瓦片在风中苏醒

 

《他乡月明时》 

 

夜深,人静 

月光还原初时的温润 

融入屋内的灯光 

晕染出白云深处的北方 

羊群,村庄 

青草溪边的捣衣声 

一些经临的事物在沉静的时光中苏醒 

敲打渐浓的月色 

像每一次相逢

我们无法释怀的叙述 

 

 

《被打碎的月光》

 

月光随影子行到一半

被墙壁投过的暗影阻拦

打散开灯人的念头

脚步带动室内静止的气流

却触摸不到皮肤

月光透过窗子镂空的轮廓

落在客厅和常坐的那把椅子上有些破碎

他有点不忍

灯亮的时候有些晃眼

甚至没有任何脱跳的身影和生息

他伸手想抚摸一下揉进灯光的月和暗影

但它们突然远了

像隐在高处的夜

 

 

 

《在武汉的清晨》

 

夜还没有清醒

就被临街飘过的浓香魅惑

继而出走

武汉的清晨被隐在早点铺

发出的召唤声点亮

芝麻酱在最显眼的位置

香气魅人

碾碎的疼痛

早已被安抚的没有一丝波动

朴素的如同出门在外的生活

莫名喜欢这贴近肤色的热干面

能撩拨内心的亲切

晃神的当口 会有人

从身边经过

我不敢奢求

擦着时间的缺口

从心底回望一次过往

沉积在路面的尘埃 

双脚匆匆带起 

又轻轻落下

无措间烙刻成身体的纹路

一起行走在武汉的街头

              

 

《小城之失》

 

初临小城

这座城市是安静的

花草,树木以及长长的绿花道

都别致在寂寞里

行色匆忙的人流南腔北调

 

一家工厂,一座城池

打卡机里存档的生命被折码成一道

精确的算术题

喧嚣,猜疑,

话语中隐匿的刀锋

这劫持会加载

内心的荒凉,许多情感成为

淡出的标点

如疼痛的花草会混淆

一座城市给你最初的印象

 

你迎面而坐 

与我谈笑风声,心

却隔着一座山,那是

无法形象的贫困

千万不要去怪罪一座城市

其实失落的只是人心

 

夜晚的路灯是孤独的

路过时会被迅速复制

拉长或者缩短

远离故土,桃花一样凋零的内心

与一座城市的繁华无关

 

将生命流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

不断修整自己灵魂的支点

不在梦中却枝节横生

 

 

《周身事物流动的样子》

 

阳光从早上就开始靠近 

撩人的姿态,会折磨人的内心 

徒步,让脚步慢下来 

压制一些疯狂的念头 

扑捉周身事物流动的样子 

以及那些站在远处 

许久没有抚摸、打量的词语,会跌落 

像风在路上,围巾落在了家里 

一些事物在我梳理的过程 

已悄然远离

 

 

 

《窘迫》

 

红灯能迫使

浮躁的空气安静下来

然后复原

车辆掠过的气流更像母亲

电话里的雨水,

干渴的土地和没有落地的种子

他们是潜在暗夜里的石子

敏感,尖锐

在投向湖面时起跳

激起更深层的水纹

加深一个人沉静的姿势

曾经拟好的诗句

合着卑微的心事

捂在心口

折断在一场秋雨里

此时,我只是

徒步——

在柏油路上找寻

准备越冬的人

带着妻儿

重审:

留守,务工,教育……

这城市潜在之外的另一种孤独

 

 

《墙上有个吵闹的袋子》

 

袋子在墙上 

一直没有安分下来 

他极度伸展身体 

承接物体悬空时产生的重力 

依附之间使柔软的袋体直立 

痉挛,悸动,挤压内部的空间 

拥挤——拥——挤——挤

无法排解的焦燥架空着冲动的物体 

造成一种集体的沦陷 

声音在寂静的屋内有些犷 

他们的移动很缓慢,慢——间歇性的 

找寻着袋内着陆点多余的空隙 

钉子依附在墙体上紧紧握着袋子细瘦的环扣 

持久的重加深着窒息的压 

压抑的喘息 

回荡在午间安静的室内 

是一种折磨 

趁袋口还没泛出渐次的白 

趁这个房间还没有介入更多的声音 

我悄然将袋子从钉子上卸下 

但愿轻微的响动还没有惊扰到屋外的午休

 

 

《青岛记事》

 

快一年了,我没有碰触文字
对于三十八岁的我而言
很多时候,仿佛被时光滤过的指针
越来越清晰。没有
侥幸和多余的情感,过了
抱怨和闲谈的年龄,只留下

越来越现实的自己,我必须规划

哪些是能够实现的
哪些是无法把握的
夹杂着无奈的情绪

在词语中被无数次提起和打碎的

是我们敏感不断划伤

又不断被安抚的神经
谁能逃脱?
谁又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安宁?
但有些东西终究让我们铭记和感恩
比如:
我以前的老总:张金有
兴邦电器的主任:任健伟
海立电机的班长:冯晓丽
同事:苏丹......
这些给过我机会接纳和关怀的领导或同事

给了我在青岛最初的温暖
经历有时候就像生活给予的勋章
让我们深深铭记和感怀
很多时候,轻轻写下青岛这倆个字
又轻轻在脑海中擦除
梳理和删减的过程,时间
并没有稍稍停留
从青岛黄岛开发区牛王庙社区到海立电机
二十几分钟的路程反复演绎着的
一半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一半取决于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

 

 

 

《起程》 

 

脚边是行李

正午的阳光正好

月台上人头攒动

滋长的情绪

结成一个又一个绳扣

构勒成生活的碎片

来不及捋顺

就被更替的季节轧碾进瘦瘦的年轮

幼时我时常打探着凝望远方

忽略青草

忽略一片叶在风中的背影

沉淀在时光之外的事物寂静无声

“不要自缚”母亲慈爱的声音划过

目光在更远的远处

燃烧的情感盖过骨骼延伸刺穿身体的痛

她微笑着注视中

我把温暖打包

将目光收藏

 

 

《列车上》

 

或远离或起始

不会有人过问谁的名字与曾经

比邻而坐  

伴着淡淡的情怀

窗外的月台已逐渐冷清

许多事物被码放在车厢外

心在列车的笛鸣中有些乱

有人递过一个橘子

仰起的嘴角渗着

陌生的亲切

触动单薄的内心

不必揣测

只一个微笑便诠释了

彼此的善意

拥挤 汗臭 南腔北调

弥漫的是一列火车张扬的热情

会将你初时的思绪慢慢冲淡

我开始贪念这一程旅途

忽略表情和嘈杂

忽略下一站可能涌现  

淹没在人流的身影

 

 

 

《在城市的深处行走》

 

让海风再清冽点
让清冽稀释城市聚集的燥热
让海水一遍一遍浆洗
流放在沙滩上的情绪
泛出盐白
成飘渺
成无声无息
成空的体内,种植

花草,微笑和对一座城市的爱
在灯火延伸的深处
掀动城市的幕布
原谅一些原本存在的事物和情绪
在渡口
他们是用心抚摸过的石头 
带着体温

 

 

 

作者简介: 赵好玲,笔名零凌。女,1975年生于山西闻喜县上峪口村,年少外出打工至今,热爱阅读和诗歌。诗歌、散文作品发表于《山西农民报》《青岛日报》《四季风》《国学报》等杂志报刊。诗歌作品分别入选20122014年《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诗歌卷》、2014年《山西文学诗歌年鉴》、2014年《中国青年诗选》、《中国地学诗歌2013——2014双年选》等多种诗歌选本。

通联:山西省闻喜县东镇西街小学部赵智玲(转)赵好玲

邮编: 043801

邮箱:xd6360828@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