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狂暴盛放的荒原——读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

(2015-03-07 20:28:21)
标签: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西斯克

文学评论

河津赵爱玲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狂暴盛放的荒原

                       ——读艾米莉·勃朗特小说《呼啸山庄》

                                       文/赵爱玲

 

  谈及艾米莉,我的第一反应是作为诗人的艾米莉。

  “要造就一片草原,只需一株苜蓿一只蜂/一株苜蓿,一只蜂/再加上白日梦/有白日梦也就够了/如果找不到蜂/等待一小时,太久/等待一小时,太久——/如果爱,恰巧在那以后——/等待一万年,不长——/如果,终于有爱作为报偿。”(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要造就一片草原>)。爱情,让漫长化为瞬间。我一接触到这样的诗句,就喜欢上了艾米莉,在网络搜索艾米莉诗歌时,我偶然发现了另外一个艾米莉的诗歌。

   “你冷吗,在地下,盖着厚厚的积雪/远离人世,在寒冷阴郁的墓里?/当你终于被隔绝一切的时间隔绝/唯一的爱人啊,我岂能忘了爱你?//我禁止我青春的灵魂对你渴望/我抑制无用的激情迸发的泪滴/我严拒我对你坟墓的如火的向往/那个墓啊,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

    这是《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作品《记忆》(节选),之前,我不知道艾米莉·勃朗特还是一位诗人。我在高中时代读过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知道了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当时也找来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阅读,那时,我阅历浅显,对书中极端爱情和歇斯底里的分裂人格的描写觉得怪异,对作者的身世有一些好奇,如果文如其人的话,我当时觉得夏洛蒂是个自尊优雅的女人,而艾米莉很狂暴很任性很神经质。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缺乏资料,况且又面临高考,也就放下了。她妹妹安妮·勃朗特的书《艾格尼丝·格雷》,我至今尚未读过。

    自从我在2007年9月喜欢上诗歌以来,经常通过网络读诗。偶然一个机会,在某个诗人的博客读到艾米莉的诗歌,就是上文提到的那首《要造就一片草原》。在网络搜索“艾米莉”,我读到了艾米莉·勃朗特的诗歌。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歌,创作了193首,曾被誉为19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老禁欲主义者》、《纪念品》、《囚徒》、《晚风》等,英国著名诗人及评论家马修高度称赞她是“拜伦之后,无人能与之媲美的”最杰出的诗人。

  2014年,我怀着青少年时代对艾米莉的好奇,再次阅读了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我已经不是当初读小说的懵懂少年,我不仅是心理咨询师,而且还是有着七年写诗经历的诗歌爱好者,我具有方便快捷的网络资源以及相关书籍,我对小说里极端爱情和分裂人格有了心理学层面的领悟。根据自己写诗歌的体验,我觉得诗歌是诗人灵魂的歌吟,读诗也是在理解诗人的心灵和身世。读完艾米莉的所有诗歌之后再读小说,我发现《呼啸山庄》里的凯瑟琳就是艾米莉·勃朗特!毛姆说:“在一个作家的第一部小说里,很可能存在着某种满足夙愿的因素和某种想像的因素。”既然《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小说,那么《呼啸山庄》就寄托了她的夙愿和所有想像。

  诗歌中“那个墓啊,比我自己的更属于自己”正是小说女主角凯瑟琳的呼喊:“我就是西斯克里夫,他永远、永远在我心上,并非作为快乐,而是作为我自己的一部分而存在。”透过这声呼喊,可以这样说,小说里的三个主要人物凯瑟琳(女主角)、西斯克里夫(初恋情人)、林顿(丈夫)其实就是艾米莉·勃朗特自我人格的三重写照。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观点,你的爱人就是你的镜子,是你的投射。这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潜意识的表现,艺术创作的原动力是人类被压抑的欲望。艺术是本我被压抑之后的宣泄。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潜意识的一部分,是原始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追寻一种不受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显意识的一部分,遵循现实原则,总是趋利避害,把不被现实世俗接纳的言行压抑和隐藏在无意识里;超我是意识的一部分,是理想的自我,遵循道德原则,总是在社会道德规范下行事。自我在现实里平衡着本我和超我,而超我和本我的尖锐冲突不可调和会导致自我的精神分裂,产生精神疾病。

  诗歌里的“我”是本我,是诗人艾米莉·勃朗特的原始本能的我,爱的真实自然,狂暴粗粝。在小说《呼啸山庄》里,具有原始爆裂性格的西斯克里夫代表艾米莉·勃朗特的本我;女主角凯瑟琳就代表她的自我,温文尔雅的林顿则代表她的超我。小说里这三个角色的的性格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内心冲突正是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内心深处分裂人格矛盾交织和孤独傲世的反映。不论是艾米莉·勃朗特还是艾米莉·狄金森,她们都有着燃烧的爱情之火,但是又谨慎遵守着世俗现实和道德(十九世纪之前的父权制的上流社会规范,女人还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力),压抑了本我的爱情渴望,“我禁止我青春的灵魂对你渴望/我抑制无用的激情迸发的泪滴。”

    在《呼啸山庄》里,凯瑟琳爱着西斯克里夫,她说:“他(西斯克里夫)更像我自己,不管他的灵魂是什么做的,他与我总是一样的。”凯瑟琳和西斯克里夫身上洋溢着原始的野性美,他们粗野、狂暴,如同呼啸山庄恶劣的气候。而代表超我的“林顿”相比于粗野的西斯克里夫,显得更加文明更加高尚,当凯瑟琳第一次来到画眉田庄,就被这里的安详、优雅和富足深深吸引了。在凯瑟琳现实世俗的眼光里,在道德价值观的主导下,她认为下嫁地位低下的粗俗的仆人西斯克里夫有辱她的身份,所以她背叛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嫁给外表儒雅家庭富有的林顿,然而外在的体面并没有使凯瑟琳获得真正的快乐,她对自己和西斯克里夫之间互为灵魂心灵契合的爱情无法释怀,很快,画眉田庄成为束缚它灵魂的监狱,她痛苦不堪。她说:“我被囚禁在这里,我已经身心俱疲,无法忍受,真希望逃到另一个美好的世界里去,永不回来。”然而,凯瑟琳试图摆脱超我的束缚是不被现实世俗和社会道德允许的,在十九世纪初期父权制社会里,这种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凯瑟琳的死亡是本我和超我尖锐冲突,自我严重失衡导致精神分裂带来的解脱。小说最后,坎婷(凯瑟琳的化身)和赫利敦(西斯克里夫的化身)的结合,象征着艾米莉·勃朗特灵与肉的回归。这也是我佩服艾米莉·勃朗特的地方,不到三十岁的女人,在剧烈的思想冲突下,在狂暴感情的背后有着冷静而理性的思考,浪漫和传奇始终在现实之下,善良和救赎使得魔障恣意的本我终于闪耀人性的光辉。

  在那温和的天空下,夕阳染红了山岗,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柔风在草间吹动,艾米莉和她的灵魂爱人在荒原上漫步……

  “太阳落下去了,如今那长长的草/在晚风中凄凉地摇摆/野鸟从那古老的灰石边飞开/到温暖的角落里寻觅一个安身所在/在这四周所有的寂寞景色之中/我什么也看不见、也听不见/除了远方来的风/叹息着吹过这一片荒原”(艾米莉·勃朗特诗歌<太阳落下去了>)

  我喜欢艾米莉·狄金森的草原,我也喜欢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她们的草原和荒原上,怒放着爱情。

    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的小说《呼啸山庄》里,满足了她想像之中的爱情的夙愿,把那狂风暴雨般的本我淋漓尽致地宣泄在天地之间,她在小说里淋漓地爱过、痛彻地恨过、恣意地生活过、安详地死亡过、热烈地重生过,她30岁的生命与爱情像狂暴盛放的烟花,虽然短暂,却璀璨夺目,点燃了整个荒原。

 

  作者:赵爱玲,笔名,艾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留点空白留点想像》(作家出版社)。荣获“第六届万松浦文学新人奖”。评论、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中篇小说选刊》《阳光》《山西文学》《黄河》《都市》《山西作家》《西部作家》《湛江文学》《朔风》《三晋都市报》《五台山》《河东文学》《三门湾》等杂志。诗歌作品自2012年连续入选《山西文学年度作品选·诗歌卷》。

  通信地址:山西省河津市实验中学   赵爱玲 043300

  邮箱:sxhjzhaoailing@126.com

  作者新浪博客:河津赵爱玲http://blog.sina.com.cn/u/12893009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