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荣之爱的代价
——读福楼拜小说《包法利夫人》
赵爱玲
记得在哪里读到,福楼拜说,他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带着这个疑问,我去读小说,想知道,福楼拜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关于他自己。
小说《包法利夫人》,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
。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这时莱昂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
在频繁的交谈中,莱昂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
可莱昂不敢向爱玛袒露自己的心迹,他怕被爱玛拒绝,最后,选择了逃避,去了巴黎。爱玛在莱昂离开之后才后悔没有挽留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被渐渐冲淡了,另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罗多尔夫第一次见到爱玛就被她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乎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他有钱。罗多尔夫用尽花言巧语是爱玛神昏颠倒,她的虚荣心迅速膨胀起来.一开始爱玛有过犹豫,但在罗多尔夫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下,她臣服了。爱玛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小说中向往的生活,感到既刺激又欣喜。可是爱玛的独占欲很强,久而久之,罗多尔夫对她产生了厌倦
。当爱玛下定决心抛弃眼下的生活,和罗多尔夫双宿双飞时,他退缩了.罗多尔夫觉得一切都是逢场做戏罢了。他狠心的写下了一封信,可笑的事文字中完美的掩饰着自身的疲倦,反之把一切都归咎于"命运"二字,极力地推卸责任。他无情的走了,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似的走了。爱玛崩溃了,从此一蹶不振。
最终她积债如山
陷入身败名裂的绝境。爱玛求助于她的情夫,但他们在这时却像个缩头乌龟似的避之不及,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在这一刻,危急自身利益的时候,世间丑态在爱玛眼前展露无遗。她走投无路了,最后选择了死亡。
爱玛,也就是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
艾玛这个女人,她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真实而有理性的,她掩饰不住的喜欢和她刻意的压抑,也是动人的悲情的。但是最终感情战胜了刻意压制的理智,她去爱了。我很欣赏福楼拜对艾玛情感的细腻唯美的抒写,我也在这些文字里,体验到了作者自己暗流涌动的情愫。是的,艾玛身上流动着福楼拜的心意的宣泄。也是每个读者心理的宣泄。包法利夫人不单是福楼拜,也是我们每个人渴念的实践。那些诗意的文字是一个真人真情的自然流露。我不同意将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归于社会和周围人,悲剧在于她爱的不对等,不理性,她爱的是虚情捧场做戏的人,更在于她自己的不切实际不顾后果的虚荣的内心,她的幻想和虚荣偏离了爱。我佩服福楼拜的描写并没有让人鄙视这个女人,而更多的细节让人同情和怀念这个女人的好。我以为福楼拜的伟大在于他把普通人普遍存在的幽暗心理挖掘出来了,让人的心理产生了共鸣,让读者读的时候,把自己也变成了艾玛,在内心焦急地为艾玛的恋情推泼助澜甚至想要跳出来试图为其打掩护。想起福楼拜说,他自己就是包法利夫人,我也就若有所悟了。
福楼拜的语言客观而唯美,不夹杂丝毫个人主观见解,她让这个女人的一生自然发展,更对她之后的家庭自然发展,自然的书写,读者看到了虚荣之爱的结果,丈夫死去,婆婆死去,女儿被迫做了童工。让人为读小说萌生的情愫懂得节制和收藏,人生并不能做到随心所欲,要安于现实,脚踏实地,才会人生郁郁葱葱。就像小说结尾说的,艾玛的邻居,家业日益兴旺。福楼拜让人明白一些该明白的,那自然是你自己的事情。福楼拜不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