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标签:
优等生美国纽顿校园枪杀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
分类: 亲亲宝贝(儿女) |
貌似平和的家庭,孩子的人格已经扭曲到何种程度?发展到不知道如何发泄,而司机无意之间成为他们发泄的工具。那个司机到底是死是活,小说没有说,孩子们自顾自己的感受,全然不理会行为的结果。如果他们手里有枪,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顿市的校园惨剧就是结果。
难道只有成为一个世界事件,才会引起世人醒悟?
美国发生的校园枪杀事件,规范枪支管理是一个外在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合理的认知,丰富孩子的心理素养和道德素养。一个心理畸形的优等生会危害社会,而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造福社会。
在我的咨询个案里,有一个焦虑的母亲,他的儿子(高一)故意违反纪律,故意不接收老师的惩罚,如愿回到了家里不去学校,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早点回到学校。母亲的全部希望是让孩子回到学习完成学业。在咨询中我了解到儿子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没有再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着女儿和儿子。按理说,失去父亲的儿子要比一般孩子更懂得事理,可是相反。随着咨询的深入,我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个母亲因为儿子没有父亲,就非常溺爱孩子,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连上哪个高中也是母亲替儿子选择,而儿子并不愿意上那所学校。这个母亲为此很伤心委屈,如今儿子不愿意去学校。这个母亲的问题在哪里?溺爱让儿子剥夺了男性责任感的成长,溺爱在儿子面前竖起一道权威的屏障,儿子的故意违纪被劝退回家,就是儿子对母亲权威的反抗。那么母亲要做的不是逼着孩子回学校,而是培养儿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选择和负责,一个没有责任感缺乏独立意志的孩子就是逼回学校,也还是会再次回来的。溺爱的孩子多忤逆自私。这样的孩子就是大学毕业,要么啃老,要么无法融入社会,很难有正常生活,他们会因为不适应,频繁更换工作甚至不去工作靠父母养着。
这是对为人父母者的良心拷问。
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拷问。
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2、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
注解: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你,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缩,毫无阳刚之气。
注解: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女)子汉的机会就这样被你熄灭在萌芽状态,成长为一个畏缩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5.孩子学习不好,我们说: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也不要做,为什么连书都读不好,你真是丢尽了我们的脸!早知道……
注解:在孩子心里,他们看不到爱,他们认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来只是一场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罢了。
6。孩子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想到感恩,他对你们说:爸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说:爱什么爱,你拿什么来爱?读好书,听话就是最好的爱。
注解:爱原来就是这样的功利、现实和残酷!爱的种子没有开花就已凋谢;爱的能力还没形成就被打击;
7.孩子学习很好,脾气也很坏,懒得出奇,我们说:没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学习好,什么都无所谓。
注解:我们忘记了,一个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们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养任意地践踏。
8.孩子真的是终于是长大了,他个子比你大,可是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想干,他吃你没商量!这时我们黔驴技穷了,我们说: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终于发现麻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注解:欲诉无人能说,悔,肠子都悔青了!或者干脆做个“祥林嫂”,到处诉说,养了个不孝之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