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2012-12-17 17:18:18)
标签:

优等生

美国纽顿

校园枪杀案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分类: 亲亲宝贝(儿女)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赵爱玲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最近我读了2012第12期《小说月报》罗伟章的中篇小说《荒街》,再刺激痛了我作为母亲,作为教师的心。小说的开头:这件事困扰他们很长时间了。上个周末,上个寒假,甚至比这还还早,早到很久很久以前,就为这事苦恼——我们应该干些什么?这个小说从这里开始,四个中学生出现在了冬天的一个夜晚。三个男生张、刘、杨、一个女生孙,在冬夜的大街闲逛。我有必要交代下他们的家庭。张,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父亲固执霸道强势不允许母亲儿子有任何不同意见,后妈害怕当自己不好后妈,总是拿钱给张,说:“除了不能吸毒,钱你随便花。要抽烟一定买好烟,别给爹妈丢脸。”刘,成绩优异,父母和老师为他选择了北京大学,父母逢人便说:我儿子掘得很,不去国外,就只去北大。家长把自己的选择说成是儿子的选择,而且每天晚上9点半之前必须回家。杨,父亲在一个城市做生意,他跟母亲生活,母亲在另外一个城市开美容院,一年到头店里没女人来美容,来的都是男人,母亲经常挽着不同的男人进来出去。孙(女生),七岁之前被父母丢在外婆家,父母是麻将迷,深夜回家交流的也是麻将,他们在家里说的每一句话每一次情绪波动都与麻将有关,与孙无关。这几个孩子玩够了以后,在回家路上乘坐出租车,到了一个偏避的地方,不约而同把司机拉下车暴倒在地上,其中,平时最受压抑的杨打得时间最长也最狠,最后四个孩子把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部掏出来丢给司机,说,对不起,我们就是想舒服一下,现在舒服了,这些钱你拿去弄点儿药吧。他们唧唧喳喳,有说有笑,还没到家就把那个司机忘得一干二净。

  貌似平和的家庭,孩子的人格已经扭曲到何种程度?发展到不知道如何发泄,而司机无意之间成为他们发泄的工具。那个司机到底是死是活,小说没有说,孩子们自顾自己的感受,全然不理会行为的结果。如果他们手里有枪,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顿市的校园惨剧就是结果。

  难道只有成为一个世界事件,才会引起世人醒悟?

  美国发生的校园枪杀事件,规范枪支管理是一个外在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关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合理的认知,丰富孩子的心理素养和道德素养。一个心理畸形的优等生会危害社会,而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会造福社会。

  在我的咨询个案里,有一个焦虑的母亲,他的儿子(高一)故意违反纪律,故意不接收老师的惩罚,如愿回到了家里不去学校,母亲希望自己的儿子早点回到学校。母亲的全部希望是让孩子回到学习完成学业。在咨询中我了解到儿子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没有再嫁,一个人含辛茹苦养着女儿和儿子。按理说,失去父亲的儿子要比一般孩子更懂得事理,可是相反。随着咨询的深入,我进一步了解到,原来,这个母亲因为儿子没有父亲,就非常溺爱孩子,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连上哪个高中也是母亲替儿子选择,而儿子并不愿意上那所学校。这个母亲为此很伤心委屈,如今儿子不愿意去学校。这个母亲的问题在哪里?溺爱让儿子剥夺了男性责任感的成长,溺爱在儿子面前竖起一道权威的屏障,儿子的故意违纪被劝退回家,就是儿子对母亲权威的反抗。那么母亲要做的不是逼着孩子回学校,而是培养儿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选择和负责,一个没有责任感缺乏独立意志的孩子就是逼回学校,也还是会再次回来的。溺爱的孩子多忤逆自私。这样的孩子就是大学毕业,要么啃老,要么无法融入社会,很难有正常生活,他们会因为不适应,频繁更换工作甚至不去工作靠父母养着。

    石家庄电视台“情感密码”有一个现场调解:《我给儿子当孙子》,父亲因为儿子幼年丧母,对孩子很溺爱,儿子结婚后,和媳妇坐在家里,等父亲挣钱,父亲工作回来还给儿子儿媳做饭洗衣服,儿子在节目里要求父亲把拆迁款给他们。到电视台调节,要父亲给自己打欠条。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的儿子,结婚了,坐着靠父亲养。在这个节目里,人们更多的是看到一个不孝之子,更多的是谴责讨伐儿子,那么在儿子的成长过程里,儿子这种依赖缺乏责任的个性是怎样形成的?片子里有个细节,公公给媳妇儿子洗衣服洗内衣,面对主持人和咨询师的谴责,儿子媳妇不约而同地委屈地对主持人说,我们没要求他这样做,是他看到了愿意做,其实,公公应该不管他们,他们自然会自己洗,可是公公没给他们机会。这个案例儿子自然应该受到谴责,可是反观家长,这是家庭教育不当的教训。你想过没有,家长一直就这样溺爱,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依赖,思维习惯已经定型了,就很难改变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忤逆,依赖强,爱抱怨。比如节目中的家长,已经自食恶果,但还没有意识到,孩子啊为已经结婚的儿子做牛马。
   
我们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这是对为人父母者的良心拷问。

  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拷问。

    孩子的问题终究是父母的问题,是教育方向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没办法寄希望于大环境,那么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站稳家庭教育这个主阵地,用正确方式教育孩子,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就着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责任感,担当责任,感恩的品格……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在孩子个性塑造时期,我们尽到了父母的正确的爱的教育,而不是打着爱的旗号自私自利的施爱,孩子会在成长期获得充分而健康的成长,这样的孩子有着合理的认知,有正确的归因,出来不依赖人,从小懂得为自己负责任,这样的孩子是孝顺的,也会造福社会。

    可是,实际上,大多数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我举几个家庭教育中常见的例子,看您有没有?

    1、孩子想自己吃饭,我们说:搞得到处是;饭都冷了……妈妈喂!
  注解:孩子的自主意识、孩子的动手能力就这样被扼杀。
  2、孩子有些不舒服,我们说:宝贝,我们上医院,打点针就好了!大夫,用点好药!
  注解:我们的盲目和无知直接导致孩子成为一个缺乏抵抗力的玻璃人,让他遭受更多病痛折磨和医疗创伤,让世界多了多少耐药菌和不治之症。
  3、孩子想要自己洗碗,我们说:别把衣服弄脏了;水这么冰;别把碗打碎了……
  注解:孩子眼里原本就像游戏的劳动,因为你,愉快的劳动变成了苦差,四肢肌肉萎缩,毫无阳刚之气。

    4、孩子说,爸妈,我长大了,也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说:好孩子,你读好了书就行,什么都不要你做。
  注解:一个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女)子汉的机会就这样被你熄灭在萌芽状态,成长为一个畏缩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5.孩子学习不好,我们说: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了你,吃了多少苦?你吃好的,穿好的,什么也不要做,为什么连书都读不好,你真是丢尽了我们的脸!早知道……
  注解:在孩子心里,他们看不到爱,他们认为你所付出的一切原来只是一场交易,自己只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是父母光宗耀祖的工具罢了。
  6。孩子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想到感恩,他对你们说:爸妈我爱你们,你们辛苦了!我们说:爱什么爱,你拿什么来爱?读好书,听话就是最好的爱。
  注解:爱原来就是这样的功利、现实和残酷!爱的种子没有开花就已凋谢;爱的能力还没形成就被打击;
  7.孩子学习很好,脾气也很坏,懒得出奇,我们说:没事,大了就好了,只要学习好,什么都无所谓。
  注解:我们忘记了,一个人先要成人才能成人的道理,我们舍本逐末,把孩子健全的人格的培养任意地践踏。
  8.孩子真的是终于是长大了,他个子比你大,可是什么也不会干,什么也不想干,他吃你没商量!这时我们黔驴技穷了,我们说:等他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就好了,可是你终于发现麻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注解:欲诉无人能说,悔,肠子都悔青了!或者干脆做个“祥林嫂”,到处诉说,养了个不孝之子。

    所以,我们的家长,当孩子出现了我们不能容忍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把改变的目光伸向我们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我们的家庭教育方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离。
 
                               2012-1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