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奔跑——读杨凤喜小说《在阳光里奔跑》
(2012-11-18 17:34:50)
标签:
文学评论在阳光里奔跑杨凤喜赵爱玲山西文学2012.11 |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
“我当然还还记得爷爷赤裸着身子向前奔跑的样子,他就那样不管不顾地跑丢了一辈子的好名声。”这是小说的最后一个句子,也是8岁孩子眼里身患肺癌晚期的爷爷的最后的印象。这是小说的点睛之笔。由此而来的无以言表的无奈与悲凉彻心透骨般袭来。
小说以孩子的视角和口吻,叙述了爷爷生前五六个月面对有限生命从接纳到适应到抗争到蛮不讲理裸奔的心灵历程。医生说,如果做手术的话也许还能活几年,不做手术,也就剩下五六个月了。爷爷在县城只住了两天就回来了。爷爷对村里人说,医生要给我开膛破肚,还想榨干我的骨髓油呢,我尿他!爷爷说话时趾高气扬,像打了一场胜仗。村里很多人都来看爷爷。
锁根老爷爷来了,对我爹和二叔说,我来给你爹做主来了,他说,我他说你爹还可以做手术,怎么就从医院跑回来了,回来等死?也有一听就急了,说,锁根爷爷,是我不想做,这么大年纪了还做什么手术?多活两年又能怎样?这时,我爹和二叔都立誓,买房砸锅卖铁也要让爷爷做手术。这时的锁根爷爷说,不做也好,肚子挨上一刀,受罪。他吩咐我爹我二叔好好伺候,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既然爷爷算安顿好了,二叔会矿上上班了,我爹也成天忙农活了,忙完农活又不断给邻居们帮忙,因为等爷爷死了以后需要很多人帮忙,乡下人的力气往往是用来交换的,换来换去,一辈子就交代了。我娘忙完农活家务还要喂猪,猪娃子是准备着爷爷死后办宴席用的。我也被娘吩咐不许进爷爷房间了。爷爷开始了等待死亡的生活。爷爷自个给自己置办了寿衣,打了棺材。爷爷一直是个闲不住的人,有事忙着,精神状态还不错。接下来,爷爷开始不断地被生气。有一天,我爹娘去了地里,爷爷也扛了把锄头去了地里。我爹便和他生气了。爹说,你应该在家养病,跑到地里干什么?爷爷说,我闲着难受。我爹说,难受也不能去,别人看见还以为我逼着你干活呢。每隔几天,我爹和爷爷又生了一次气,因为爷爷让邻居二生开着三轮拉他去镇上商店买了一捆白洋布、一沓麻纸、两个灯泡、三个围裙……说这些东西他死了都用得着。我爹说,你应该在家养病,让别人怎么看?爷爷说,在家里闲得难受,我爹说,到街上晒太阳。爷爷到街上晒太阳,四个老头一见爷爷就站起来拍打着屁股离开了。爷爷到小卖铺给我买火腿,小卖铺女人嫌爷爷绕过小卖铺到镇上置办东西,故意刁难爷爷说,什么也没有。爷爷气得整个身体都蹦展了。爷爷冲那四个老头吐了一口痰。爷爷说,爷爷还没死,他们看见爷爷就像看见了鬼!无人交流的爷爷搂住栓骡子的桩子,又砸又踢,他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是个死人。看着可怕的爷爷,我明白了我娘不让我和他单独在一起的原因,他真像一头鬼。我撒腿逃跑。接着是张二歪带着鼓乐队提前来联系业务。爷爷挥起棍子大发脾气,滚,滚,老子还没死呢!从此,爷爷开始叫着要开刀。爹请来了锁根爷爷,锁根爷爷说,狗娃子,你怎么就糊涂了,你这是说什么疯话?要开早点开,现在开什么,晚了。爷爷说,我还想活几年。爷爷哭了。锁根爷爷说,狗娃子,不是娃心疼那俩钱,真是怕你受罪。想想看,你从医院回来怎么说的,你精明了一辈子,怎么一下子就糊涂了,让人笑话呢。爷爷便不吭声了。爷爷垂下了头,抹了一把泪。然后看起来又像爷爷了。但是爷爷还是叫嚷着要开刀,摔了收音机和药锅,被喝了安眠药才睡下。我爹和二叔安顿好了爷爷,喝多了酒睡了过去。这时街上有人叫喊,我爷爷跑到街上了,我看到只穿着裤衩的爷爷在午后的阳光里跌跌撞撞地向前跑,终于倒了下去……
这个小说透过8岁孩子的目光,向人们提出对于身患绝症的老人,尤其是农村深知绝症不久于世的老人,缺失临终关怀的严峻问题。本来一个很积极的老人,在周围人甚至自己的亲人被死亡的情境下,心理极度孤独压抑而死。
作者用无知孩童的目光揭开了乡村温情面纱下,因为物质窘迫无奈而虚情假意之下的亲情。不开刀是精明,开刀就是糊涂,听话看起来就又像爷爷了,不听话就是发疯,就丢了一辈子的好名声。
小说从一个点切入,触角伸向亲人、相邻对于绝症的冷漠态度,开刀并不能救治,但开刀意味着希望和关怀。
爷爷叫喊的那把刀指向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