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享自由

(2011-12-17 11:38:18)
标签:

安享自由

河津

艾凌

赵爱玲

散文

分类: 休闲美文(散文)

                安享自由



                                   安享自由

                                 艾凌  

    

    茨威格说:所有生活的安定和秩序最高成就的获得是以放弃为代价的。放弃意味着另外一种得到。安宁和有秩序的生活意味着放弃喧嚣、名利和欲念的束控,同时也放弃与其相伴相生的荣耀利益。

    提及安宁这个词语,我会下意识地想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从此,官场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坛上多了一位田园诗人。
    
他在自己的家乡开荒种田,在田园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他写农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他写自己劳动的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写农人劳作的甘苦:“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放弃朝廷的“五斗米”俸禄,获得心灵的宁静,不过,心灵的宁静并非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它是靠物质供养的。陶渊明放弃用气节去换取某种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就选择了过艰辛的农业劳作,诗歌虽然恬然,生活确实残酷。不劳作就没有收获,遇到天灾人祸,即使劳作也是一无所获。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贫困,特别是一场大火把他的全部家当毁于一旦之后,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岁时,陶渊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对于陶渊明而言,选择过贫困的生活相对于从此挣脱了“五斗米”带来的束控,获得了精神的自由自在,他的选择无疑是幸福的值得的。如此才有流传千秋的田园诗歌,成为后人精神向往的归宿。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说:“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就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凡境、圣域、清境、浊境。当一个人心底澄明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

    人的内心有这样那样的纠结,源于心底不够坦荡与澄明。放手之后方得圣域之清境。

    在俗世挣扎的烟火之人,不是受困于名利,就是纠结于情感。内心的矛盾和苦痛源于要得多却舍不得放弃。不懂得幸福呵快乐的真谛是计较得少奉献得多,而并非控制得越多越富有。其实不然,控制与失去是成正比的。控制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在这里得到,必然在另外一处失去更多。对于纠结的感情,与其诚惶诚恐放不下,不如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幸福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抢,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叫做放弃。

    对于尘世情感,往往过于执着,反而会失去得更快。很欣赏庄子的境界。《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与其这样倒不如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悠闲自在。庄子更加崇尚的是随遇而安,也就是像鱼儿一样,到了困难的时候大家就相濡以沫,到了该分手时就相忘于江湖。但是其实还有一种比相忘于江湖更自然更美好的状态,那就是相爱于江湖,既然两个人能相爱又能自由自在的存在于江湖,何乐而不为呢?鱼儿是因为记忆只有7秒很短暂,所以才会选择相忘于江湖,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两个人相爱为什么不可以相爱于江湖呢?作为两个相爱的人,相爱于江湖那才是最自然的状态。

    人生的苦痛,来自对名利的追逐,对情感的纠结不清,这些大都是自我强加给自己的。如果违背内心做了强求自己违背自然的选择,那就等于选择了与痛苦为伴。你可以遵从内心,顺应自然,这样你会安享自由,获得幸福。

                                                                  2011-1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