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芦笛声声(1)
(2009-05-23 13:33:43)
标签:
芦笛苇叶中篇小说芦苇吴亮焦山文学原创赵爱玲艾凌教育 |
分类: 中短小说(中短) |
师小龙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翻转着圆珠笔,笔在他的指尖快速地旋起来,像一个飞旋的圆。化学老师用板擦使劲地敲了敲讲桌,师小龙放慢了手上的动作,抬头看黑板。女老师在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她边写边与学生一起大声读:caco3+2hcl=h2o+co2↑+cacl2。女老师虽然体型矮胖,但是她的声音相对其他老师多一些温柔,所以师小龙一向爱上化学课,可是今天师小龙心不在焉,他干脆扭头望窗外。知了没完没了地叫得他心烦,他心神不宁,目光游移,这时他瞥见了坐在窗口的吴亮正对着他笑。
一看到吴亮,小龙就安静下来,为什么呢?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吴亮是他小时候的贴心玩伴呗。如今他童年的玩伴大都离开了校园跟随父辈谋生活去了,能够和他朝夕相处的也只有吴亮了。看到吴亮,小龙就感觉回到了儿时的芦苇荡,它是那样宽阔辽远,郁郁葱葱,虫吟鸟唱,芦笛悠扬……此时此刻,就连那些知了的聒吵也变成了动听的芦笛声。一想到芦笛他就感觉浑身舒坦了许多,再过两天就是端午节了,端午节是小龙的生日,不过他在乎的倒不是生日本身。
在小龙的记忆里,一到端午节前夕,家乡人就忙活起来,因为家乡的芦苇滩呗。不过,此芦苇已非彼芦苇了,这是后话。
每年阴历端午节前后,芦苇就长出了细长的叶子,各家大人就带着孩子到自家芦苇地摘苇叶。女人在家整理苇叶、蒸精米,包粽子,男人则带着孩子把剩余的苇叶拿到集市上卖。那个时候,最开心的是孩子,可以自己卖苇叶挣钱。所以一到四月末,孩子们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像盼过年一样盼着端午节。儿时,小龙和吴亮是最要好的玩伴,他们经常结伴摘苇叶卖,小龙生性腼腆,从不吆喝,用一片苇叶对折几下,然后放在嘴边鼓着腮帮子吹,悠扬的曲子引得路人围观欣赏,因此他的苇叶卖得很快,后来两人干脆分工,一个专摘一个专卖。劳动所得一半上交给双方的家长,其余归自己支配。他们会到集市的饭摊上吃碗凉皮喝碗醪糟,然后再到芦苇荡里捉几只黄鳝。回家的路上,小龙用芦笛吹奏各种小鸟的叫声,他最爱吹布谷鸟的叫声:“咕咕——咕咕——”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就下意识地抬头看天空,口中念叨着,怎么不到时令,布谷鸟就叫啦?傻鸟!小龙捂着肚子就笑开了。
原本严肃的教室里顷刻间发出一阵哄笑,有的学生借机伸懒腰,有的伸展手臂打呵欠,有的快速扔纸团……女老师气愤地拍了下板擦,命令小龙站着上课。
下午放学后,师小龙走出教室,一眼望见马路上的吴校长(吴校长是吴亮的爸爸),眼看着校长就要往校门口走了,小龙忽然紧追了几步。听见背后急促的脚步声,校长回头。有事吗,小龙?小龙脸一红,低头站住了。校长和小龙是一个村的,这个学期刚上任校长职务。校长名叫吴博文,在村里小龙管他叫吴叔叔,在学校里他让小龙在公开场合称呼他吴老师,说是为了避嫌,方便一视同仁地管理学生。
小龙的喉咙动了下,他正在犹豫着该怎样称呼校长。吴校长?吴老师?现在没有其他人在场,应该不算公开场合吧。“吴叔叔”三个字从小龙心里刚溜到嘴边,忽然从旁边走过一群嘻嘻哈哈打饭的学生,小龙的喉结动了动,等学生走远了,“吴……”小龙刚说了个姓,看见班主任范老师拎着茶壶过来了,他脸一红,低头反复踢一块小石子。
吴校长,您这是要出去啊?是啊,你嫂子来电话说今个晚上轮上家里浇地了,她一个人顾不来,我得回去。范老师点点头,意味深长地笑着,那您早点回去。吴校长拍了拍小龙的头,范老师啊,我侄子可交给你啦,好好抓。范老师看了小龙一眼,小龙慌忙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