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参与的电视辩论赛:为了孩子该不该维持无爱的婚姻

(2008-12-01 18:41:33)
标签:

文学/原创

辩论赛

无爱的婚姻

该不该

维持

情感

分类: 艾凌视角(杂谈)

本市百姓频道,隆重推出新版节目“龙门开讲”,第一期节目有我参与的辩论赛《为了孩子该不该维持无爱的婚姻》。播出时间:本周一至周四,每天中午12:20左右,下午17:50,晚上20:20,23:10左右播出,辩论很精彩,有教师、作家、律师、官员,敬请关注。

                         

              为了孩子,该不该维持无爱的婚姻

 

                       一、  我的观点是该

 

1、在家庭中,夫妻的共同点就在于孩子身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家庭情感维系的纽带。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当突如其来的危难发生时,为了保护孩子不受伤害,相信每个做父母的都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既然为了孩子,连生命都可以舍弃,那么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幸福,我们为人父母者还有什么不可以忍耐,还有什么不可以宽容,还有什么不可以维持的呢?

2、所谓无爱的婚姻,是指失去了爱情的婚姻。我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个概念,现代婚姻大都由爱情诞生,但是爱情的保鲜期实在短暂,爱情是浪漫和激情的,而婚姻是平淡和琐碎的。随着孩子的出生,在繁杂而重复的单调生活中,有多少婚姻还拥有婚前的浪漫一激情?爱情已经转化为亲情,它更多的责任和义务。既然选择了走进婚姻,那么就应具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就应坚强地将婚姻进行到底。要为当初的选择负责,就要勇敢担当,去维持婚姻。我说的维持不是消极被动的凑合,而是指用心和智慧经营婚姻。

 

                       二、离婚对孩子的危害

 

4、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和则合,不和则分,没有人会说什么;可是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现代家庭的核心依然是孩子。为了孩子,我觉得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健康是奢求不来的,唯一能给孩子的是快乐,只要他快乐什么苦自己都愿意吃。夫妻的不和谐,也要勉强维持,孩子是无辜的,你能够为了自己而抛弃孩子,让孩子失去完整的家吗?

5、在我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因为夫妻离婚而被抛弃的孩子,家庭的破碎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三代人都造成伤害。

6、完整的家庭有利于培育孩子健康健全的人格和心智。离婚直接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而且这个阴影是挥之不去的,会伴随他一生的。这样的孩子大多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对人不信任,偏激,激愤,不自信,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比较孤僻,甚至自闭……会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学习,甚至将来的爱情和婚姻生活。

                    三、不是爱维持婚姻,而是婚姻维持爱,婚姻需要经营

 

7、婚姻关系就像一个巨大的筛子,随着时间的流逝,爱也会慢慢筛下去了。一位神学家在给一对新人主持婚礼时说:“你们的爱是你们的私有财产,但婚姻却远不是一件个人的事情——它是一种角色,甚至于可以说是一个职位。你们在上帝和众人的眼中走到一起,并不仅仅因为你们彼此相爱——不是爱维持你们的婚姻,从现在开始,婚姻将维持你们的爱。”这充分说明,导致无爱的婚姻是因为双方不懂得经营和维护。

8、爱情是两个人的,而婚姻是三个人的。婚后的感情是需要经营的,婚姻的失败全是一方的责任吗?不尽然。既然当初都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结婚礼堂,那么就应该小心翼翼地把婚姻维持在这种喜悦氛围之内。应该相互理解、支持、帮助,经营一个温暖如春的家。

9、婚姻的幸福取决于感情基础,彼此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是关键。我们大部分人生是在婚姻中度过的,是在幸福还是痛苦,这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协调艺术。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很多人结婚时,对婚姻有许多期盼,期盼从中可以得到富贵,慰藉,爱情,宁静,快乐,健康。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给,去爱,彼此侍奉,彼此赞赏。日后,那个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空盒子里还要放进艺术,婚姻生活的艺术。生气有艺术,吵架有艺术。

                     四、为了孩子,请善待婚姻

 

10、(总结)幸福的婚姻是一样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既然已踏上婚姻的路途,就应该好好珍惜。

记住:不是爱维持的婚姻,而是婚姻维持爱。感情需要培植,婚姻需要经营。无爱的婚姻可以通过彼此的细心、耐心和恒心,培育和维持爱,而这个向心力就是孩子。

请善待婚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