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俩位年轻诗人自杀的事件一度成为网络焦点话题。他们都是以自杀结束生命的爱文字的人。
关于生命的困惑,我在高中的时候就思考过。那时侯,我深陷一种虚妄的困惑,感觉不堪承受生命之重。但是生的渴望最终使我战胜了放弃生命的遁世之念,从此之后,我对生命的话题就特别关注和关心。
在某些人看来,特定情况下放弃生命,也许是一种幸福,当生命的存在对自己和别人都成为负担时,选择放弃也许就是幸福。比如对于一些身患重症的病人,不能忍受疼痛的煎熬和死亡(晚期癌症)的宣判,寻求安乐死,虽然在亲人看来是不舍和无奈,但是在当事人自己也不失为明智。不过,无论如何,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尤其是肉体健康的人来说,哪怕是自以为觉得幸福,放弃生命也并不算是最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爱文字的人自己结束生命,更让人心痛。因为他们的文字曾经令多少人痴迷,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三毛,海子,川端康成,海明威,老舍……难道说他们是悲观主义者吗?他们的文字里无一不流露出超乎常人的对美的敬畏和对生活热爱。
三毛是我喜欢的作家。她曾经在《还给谁》里写到:“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然是美妙的。”她太爱生活,追求完美极致。而完美客观上是不存在的 ,所以会容易坠入精神的失落和虚无。在我看来,她放弃生命,也许是生活里没有了那些愉快的小事。她放弃生命也许如她所写,是不快乐,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放弃生命意味着对生活的绝望,是对世界的无奈抵触和逃逸。面对盛大成功之后遭遇的精神的撒哈拉困境,她失去了曾经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勇气和信心……
她似乎早就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每个人都有选择或者放弃自己生命的权利,在三毛个人,也许是美丽的归宿吧。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无奈吧。
海子是我喜欢的诗人。他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对尘世的幸福有着无比热爱,可是这样完美的生活对于孩子只是神往和虚幻,因为他又不甘于堕入尘世成为俗人,所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写完这首向往大海的诗之后不久,在离海不远的地方卧轨自尽。
有时,我们的确需要阿Q的精神胜利法去给自己一些自我解嘲。善待生活中的缺憾,避免苛求完美,不要给自己太高的期望和压力。我们不一定非得刚烈如铁,那样反而容易折断,应该学着做柔水,调整自己的思路,去适应变换的环境,要融入俗世,接纳有缺憾的生活。三毛的完美和极致,海子的拒绝堕入尘世……他们都是因为失望沉于孤独绝望然后选择了转身逃离。
生活的确不容易,有很多不如意。不论年龄大小,我们每天面临这样那样的矛盾、困惑和压力。或来自学习或来自生存或来自疾病或来自情感或来自思想的困惑……根据相关的统计,我国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自杀甚至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要死因。当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让人窒息时,自杀成了许多人的逃避方式。不是所有的抑郁患者都会自杀,但几乎所有的自杀者都患有严重的抑郁情绪。但凡感受快乐的人,有谁愿意抛弃宝贵的生命?
爱文字的人,多是理想主义者,容易固守在自己的文字里,与世俗对立。过于自恋过于悲悯,将自我的悲愁放大,结果没有用文字拯救他人,却早已自缚。
爱文字的人,可以在文字之中构建瑰丽的精神家园,让漂泊的心灵得到栖息。即使你被整个被世界抛弃,我们依然是心灵家园唯一的主人。所以,爱文字的人,可以用文字拯救自己,也使得他人得到反思和释然。
只要我们选择活着,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绝路,不过是自己失落的心将好端端的路给堵死了。没有谁会夺你的命,是自己把自己给逼死了。死是对生命的不珍视。我们的生命从一开始,就是一种责任,它不但属于我们自己,而且也属于和我们血肉相连的亲人,属于和我们刻骨铭心的爱人,属于和我们心灵相通的朋友。所以,任何时候,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还可以从头开始。
生命只有一次。珍惜我们活着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