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小石子,小背篓》

(2007-12-24 00:24:00)
标签:

文学/原创

文集

后记

感悟随笔

休闲

分类: 休闲美文(散文)
 

                           

                         

                        文集后记

 

   

    一直就这样埋头行走,像一个怀旧的孩子,赤着脚,在岁月的河岸,捡拾着脚下的小石子,用衣袖轻拭尘土,把它放进我的小背篓里……

    五彩斑斓的小石子,是我钟爱的文字。

    是什么时候,我爱上了这些可爱的精灵?是儿时,是父亲的那些故事。每到年关的时候,家里忙着扫屋蒸馍炸麻花做丸子……在这个忙碌的时节,最能添乱的就是我们这群孩子,你要面团她要丸子,你打她闹,乱做一团……父亲劈完柴火立在一边乐呵呵地看,母亲说:“你什么也不会做,看孩子去!”于是,看管一群孩子的任务就是父亲了。我们互相抢夺东西有的哭有的吵,做农活是个好把式的父亲,面对孩子还真没辙!大概是父亲忽然来了“灵感”,他大声说:“听放屁虫的故事吗?”那时侯,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视,听故事是多么诱人的事啊!父亲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七仙女,白雪公主,武松……父亲原来是个爱阅读的人,他拿出一大堆小人书,打着哈欠说:“我累了,玲,你给妹妹读!”

    那时侯,正上一年级的我,没认识几个字,就生吞活剥地读,不认得字就跳过去或者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记得有个故事讲古代有个国家深受一条蟒蛇的危害,国王悬赏除蛇,一个女人最后除掉了蛇患,国王因为她的勇敢,封她为王后。妹妹问:“姐姐,什么是王后?”我当时也不知道,于是自作主张地说:“就是在国王之后,比国王低一级。”就这样,在那一年,我读完了父亲的课本,姑姑的课本,还有爷爷的古书,居然还认识了许多繁体字。我发现文字很神奇,它可以引领我走进或美丽或悲伤的故事,它可以让我穿越时光隧道了解古代认识现在畅想未来。我爱上了文字。

    爱上文字就爱上了阅读。最安静的阅读是在小学。为了看同学的《岳飞传》,每天吃饭时间,我扒拉几口就到同学家,名为等她实为看书。《四大名著》,《杜丽娘》,《牡丹亭》,《西厢记》,《第二次握手》……书读得多了,就有了自己的感受,写作就是在那个时候自然而然爱上的。

    在初一年级的暑假,我开始写长篇童话故事《猴子和兔子》,写的是在一个森林学校里,猴子和兔子分别代表俩类个性品质不同的学生,反映了我们儿童时代同学之间的学习和各种矛盾。那时候,我的生活里还没有电视,可是现在看来,那个故事写得就像连续剧,1、2、3、……50集,我还编了主题歌,几乎每隔几集就编首歌词……后来,寄给了《儿童文学》,几个月之后,我收到了退稿以及回信。主编的字迹是草体,大概意思是鼓励,基本看不懂。第二年,四妹把它剪成小本子用了。我发现的时候,它几乎不存在了。在初二我写过一个6、7万字的回忆老奶奶的文章,散文式的小说,被同学偷走了……那时候,我对文字已经是很痴迷了。但是,接下来的中考和后来的高考,使我暂时割舍了文字,去挤那道独木桥。

    也许是爱好文字的我多思多虑,对一事一物一景都理解得震人心魄……在最关键的高三,我陷入了一种“是生存还是毁灭”的虚妄的心理困惑……在这人生的低谷,正是阅读和写作拯救了我。我意外地读到了老鬼的《血色黄昏》,主人公在自尊沦丧、人格扭曲的日子里,面对众叛亲离,度过了8年的劳改生活。8年里,他孤独、迷惘地在痛苦中挣扎……岁月可以剥蚀太多的世态炎凉,但是不能消融苦难真正照亮过的生命的精神。《血色黄昏》的文字里蕴涵着的顽强抗争精神震撼了我,带我超越了我虚设的精神苦难。看完书的那天,正好“是一个极美的黄昏,此刻,静默的审视代替了采摘火球的冲动,我已深深领会了一种生命庄严的存在”(我的《黄昏》)。站在夕阳下,我自问:明天会是什么?明天还要继续。而文字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它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那年暑期,我在家编写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文集《苦土集》,收集了高中主要是高考后写的诗歌、散文和小说,它们至今还压在我的箱底,它陪伴我度过困难与坎坷,体验幸福与快乐。它是我可以退守可以获得抚慰的精神家园。写作对于我,就像奶牛必须定期挤奶一样,是心灵的释放,是生活的兴趣和乐趣,是我度过孤独和磨难的人生调剂。于是,从大学到现在,就有了这本集子《留点空白留点想象》。

    文学是我的梦,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她的崇敬和追求。我只是凭着天然的感觉和感悟去写,不去刻意而为之,安安静静地书写着自己的内心。不曾抬头顾盼,只是埋头走路。我像一个在河岸拣石子的孩子,自得其乐地欣赏着脚下的每一粒石子,拂去灰尘,几乎不加雕琢地放进小背篓。

    一路走来,背篓日渐沉甸,感觉是该放下的时候了,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无论小石子是粗劣还是精致,都是我用心而为之,反映我当下的心境与思想。我微笑着欣赏这些闪光的小石子,就像注视我成长中的孩子,知足而快乐,恬淡而幸福。

    文字于我,不是生存的敲门石,更不是呼朋引伴的奢华装饰。文字是滋养我给我力量的心灵家园。文字是我每日必须呼吸的空气,不能间断。文字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的身体,使我充满激情。

    这本散文集能够出版,我首先感谢我自己,热爱生活,自然淡定,醉心文字。

    感谢生活馈赠予我的生命体验。

    感谢我的劳苦功高的父亲母亲,感谢我的妹妹我的亲人,感谢我故乡的山泉,赐予我善良、质朴和文字之源!

    感谢我的先生郭坚,给予我纯粹的爱情,使我始终有颗温润单纯的心,专注并纵情文字。

    感谢我的一双儿女,使我的笔端流淌圣洁的母爱。

    感谢著名的散文家徐小兰老师,百忙之中为本书赐序。

    感谢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所有的老师和朋友。

                                                                                                          2008年3月.河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