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和要素与系统的关系
(2013-02-17 19:39:29)
标签:
元素要素系统种属演化 |
元素是独立于系统之外的概念。比如沙子在作为非系统概念的指称时,就是元素,看到沙漠的时候,“沙子!”看到沙滩的时候,“沙子!”饭碗里面发现一粒沙的时候,“沙子!”。
在建立系统模型时,元素可以转换为要素。沙子,沙堆、沙滩、沙漠这样一组元素,放在一个量化的、规模的、层次的关系的系统中,就是要素。
系统元素可以是具体的物质,如地球、铁块......;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和概念,如点、线、面,政治、经济、文化......。
因此,元素与要素在不强调系统功能的时候,几乎可以混用。
系统的功能:是对于世界存在的描述。1.世界的存在如繁星般众多,如果只依靠存储,没有系统的划分,无法记忆和检索。就象图书馆的书,杂乱无章散乱一堆,你找某一本书,大海捞针,太难了。而系统化的种属关系描述便非常有序。第2,个体的存在有生有灭,也是存在的描述。第一种描述,是组分形式的系统。第二种描述,是演化形式的系统。
系统的模型,是为系统的功能服务的。同样的元素不同的组织可以建立不同的系统。因此,要素的另一个定义是:要素是有选择的元素。事物的存在拥有多种元素。
比如,商品指数的价格连续上升和连续下降就是事件。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完整的演化系统。事件的结束,与多元素有关。拿大豆来说,影响其价格的元素有库存方面的,有收获之前天气方面的,有金融属性方面的,有时间周期方面的,有期货投资的成本方面的,有世界宏观经济方面的,有美元方面的.......为了发现价格的事件性的演化,看期货指数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系统模型的选择。期货指数反映市场的状态。市场的状态集中了所有元素的作用。但是,指数的K线图,如何认知价格事件。又需要一套系统模型。K线组合,K线波浪,MACD、KD等指标,各时间段的平均线。选择不同的元素作系统的要素,自然有不同的系统功能。在追求同一种功能时,选择不同的元素作系统的要素,还会有功能的优劣以及有效与无效之分。
描述系统的要素从范畴方面,有物质,能量,信息,空间,时间等元素的选择。从组织层次方面有超组织,大组织,小组织,他组织,自组织等元素的选择。从描述事物的义方面有定质,定量,定形,定位,定性等元素选择。从量化的象数形方面有负数、0、正数、层次、整体、部分、分形、全息、准全息、无极、有极、太极等有关的元素选择。从演化方面有形成、发生、发展、高潮、回落、转化、渐变、突变、量变、质变、位变,形变,性变.涌现、耦合、循环、无效突破、有效突破、趋势、混沌、过程等元素的选择。
元素是整体。要素是系统的部分。元素转化为要素后,元素也是大组织元素的部分。因此,理论上,任何物质的元素无限可分,系统无限可分。
系统的有效功能来自自然属性。系统的形式可以承载无限的信息内容。整体的边际,在自组织作用下,小系统可以影响大系统,完成回归(蝴蝶效应)。小系统的边际,又易被大系统的整体效应阻击。
系统的解体,就是整体的解体。整体的解体,要素分化为元素。比如一架飞机,由于失事或者老化瘫痪,整体功能丧失。这架飞机如同一堆铁、铝、塑料的元素结合物。
A系统的极限被突破,A系统整体功能丧失,在自组织或者他组织的作用下,系统发生转换、重构或者解构。河流与河床、河堤是整体的系统。流入与流出是动态平衡,水量大,则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反之相反。但如果水量突破极限,河堤冲垮,系统解体,河流改道。
系统边际的突破,是系统与环境的交互结果。系统边际的突破,伴随着系统的进化。
系统论是方法论。说白了,就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心智。一种是形态化的理智。方法论就是形态化的理智。把知识技术化。知识是对世界的认知。世界是偌大的超整体。一切元素都是这个超整体拆卸下来的部分。一切要素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元素。一切来自世界的子系统都是功能最优化的系统结构。即使人工系统、模拟系统、映射系统,也与世界资源的提供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