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盯着遗憾不放手

标签:
杂谈 |
先说电影吧。《日照重庆》。
http://s7/bmiddle/4cd8b234h754f34f7e706&690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大肆的宣传,要不是之前去看《西风烈》的时候在影院看到了海报,也许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我一看发行方还是保利博纳。。喜欢标榜文艺片的导演,王小帅是其中一位。三年前的一部《左右》,朴实中却充斥着激烈的矛盾,其实剧情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因为那部电影,甚至之前的《十七岁的单车》,已经让这个导演的名字,深深烙在脑子里。
从电影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就已经预示着这是一部小人物的故事。平凡也好,朴实也罢,所谓的艺术也是来源于生活。节奏很慢,经常大段大段的不说话,而且很多意味深长的长镜头。王学圻的面部特写是不是要表现出岁月沉淀的力量呢,而且每一个缓慢的动作越容易刻画出细腻的感情。大量展现重庆小市民生活的场景,我就想想这拍的时候得需要多少群众演员,有条不紊的,挺到位。只是我想现在的重庆应该比镜头里的那个新很多吧,怎么感觉那么八十年代呢……包括我在内,很多人看这个电影的名字,估计也没有想到是两个地名联系在一起的。只是觉得,前面是一种温暖的感觉吧,其实应该是包括地名,也映射着王学圻饰演的父亲,内心开始明朗吧。
尽管最后老林和小雯的一段对话让人感觉好像自己做的事情都对林波太有伤害,而林波,那么憧憬着大海,那么想念着父亲,那么多过激的情绪皆因为自己的生父不在身边。
太多的影片喜欢把单亲家庭的孩子刻画的性格扭曲,这也不例外。据说这是重庆发生的一件真实的案例。只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要抱着自己那么一点点的遗憾和不如人意死死不放呢。上天给谁都不会太完美,为什么总是要看到残缺的那些东西,让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区域在自我的压抑下无限膨胀,以至于造成那么悲惨的结局呢。
那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特别好。
之所以爱,就是因为想不开。想开了,就不爱了。
让人有一丝遗憾吧,但是事实也是这样,其实想开了,看开了,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来介绍一下这个充满情调安静而温暖的小影院吧。
东直门当代MOMA万国城里。第一次来这里,是因为当时很想看《我们天上见》。
找遍了北京的影院只有这里放映了。还是大下午。
那时候还是夏天,电影院一出来就是一片小水池,还在住宅区,绿绿葱葱的稀疏植物。
白色的外饰,很简单。好像私家会所一般。
http://s8/middle/4cd8b234h754f362d72e7&690
这是晚上的时候了。
很低调的白色日光灯对边,就是安静的小水池。只是冬天在这里走,格外寒冷~
电影院一共有三层。
一层是售票的和卖零食的。还有卖书的。
二楼是阅览室,都是电影光盘盒图书。
http://s3/middle/4cd8b234h95150952cc82&690
二楼休息的座椅旁贴满了小标签。
旁边还有架子放着一些展览和讲座的信息,很像798。
http://s12/bmiddle/4cd8b234h951509715b8b&690
这就是二楼的阅览室。
都是什么电影史,谢晋电影回顾很专业的书。
其实不看电影的时候来这里看看书,休息休息也相当不错。
http://s8/middle/4cd8b234h95181afee497&690
来,挑一本书装一下。
其实有几个电影光盘还是很想看的。
貌似是可以借的,还想着打听一下最后忘了……
http://s5/middle/4cd8b234h754f3625e194&690
这些照片都是在二楼阅览室拍的。
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小沙发小座椅,基本每个位置都想拍照哎~
不过那天休息不好,以至于我看照片仿佛看到了黄MM的影子,哈哈~~~~
http://s5/middle/4cd8b234h754f362a7394&690
三楼才是电影放映厅。好像就两个吧……
规模虽然不大,但大屏幕的放映厅也不小了。
效果也还不错,关键是人很少,两次去都是十个人左右在看。
几本都是中间坐了一小堆人。
所以当我那一排没有别人的时候,我都会摆出我的招牌莲花坐。
还记得有一次任公公和我说,
东直门一个小影院不错哎~
我说那个我去过了。
~~~~~
嘿嘿就是这里咯。
我也是去了一次就喜欢上了,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五颜六色的座椅,还有我的莲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