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涯迟到人
(2010-02-24 10:40:04)
标签:
杂谈 |
作为拖延症患者,我觉得自己好悲哀……
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我变得拖拖塔塔,说好要写的稿子,总是等到最后的时间写完,说好要打的电话,总是要一拖再拖,可以事先查好的路线,非要出门了问别人帮我查,和朋友约时间,百分之八十迟到,墩墩经常因为我忘记买猫粮而饿肚子,而就连睡觉时间也一拖再拖拖到满脸青春痘。明明没有那么忙,就因为自己的这些小惰性,一忙起来就不分东西南北。
所以,我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
刚才上了豆瓣,搜同病相怜的人。发现很多共同的声音。
1.我看到《拖延心理学》里提出的这个问题时,心里一惊。
《把时间当做朋友》和《奇特的一生》里也反复强调,时间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一秒钟都是一样长,哀叹时间过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一种错觉,人应该调整自己以适应时间。
然而,我一直活在自己的时间概念里,用拖延的方式来抗拒时间的流逝,拒绝长大。
我常常为某件事需要花一整天时间而吓到于是拖延,也常常安慰自己我还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做某件事于是也拖延。到底这件事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而我所认为“一整天”里到底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做这件事,其实完全是模糊的、一厢情愿的。
自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详细记录我每天每个小时的行为,至今1个多月了。每天、每周我都会计算、总结一下在工作、阅读、娱乐、发呆等项目上我分别花费的时间。我发现,一方面,我高估了一些事务的难度、低估了15分钟的价值:仅仅利用上下班时间和一些边角料时间,我在1个月里看完了《拖延心理学》等7本书,其中有几本看了2遍;给领导写的讲话稿我拖了2周,最后1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初稿,半个小时就修改完毕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所谓“一整天”里,即使想要完整地抽出半个小时来处理某项事务也是很奢侈的,即使不拖延,办公室里也有不断有杂务和干扰出现,我做工作计划时应该更现实一点。比如,虽然写一个报告只需要2个小时,但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拖延症+杂务多),我可能安排一个“每天半小时的一周计划”是比较现实的。
关于心理时间和钟表时间,值得琢磨的太多了,我奇怪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因为我要么活在过去,要么活在未来,很少真正地活在当下吧。
2.这是我的老毛病了。每天上班总要迟那么几分钟,我已经把起床的时间不断地提前了,可是出门的时间总是差不多的,真的很郁闷~
上个月几乎天天迟到,领导也怒了,我决定好好的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迟到?
首先,就像上面的帖子说的,我对时间的概念不现实,我天真地认为起床后30分钟就能出门,血淋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我根本做不到。在我不愿减少任何一项出门前的程序的前提下,我必须计算并控制每项事务所需的时间,比如:洗脸刷牙5min,护肤10min,化妆10min,搭配衣服饰品10min,一切完毕后磨蹭10min等等(写出来真是令我汗颜啊~不过事实如此),确保在几点几分之前必须起床。
更重要的是,迟到是一个武器,而这是一场关于控制权的战争。我不喜欢这份工作,我觉得我来到这儿不是出自我的意愿;我也不喜欢我的领导,我觉得他控制欲太强,不重用我又不肯放我走……我在工作中尽力不表现出抵触与懈怠,但是我骗不了我的心,迟到于是成为我表达对工作和领导不满的工具,这种行为仿佛在说:瞧,你们以为能完全控制我,做梦去吧,我想怎样就怎样!
于是我告诉自己:我不需要用迟到来表示反抗,准时是出自我内心的选择,是对我自己的尊重。
经过调整,最近两周只迟到了一次,是个不错的进展,坚持!
挖掘到这个程度,我暂时进行不下去了。虽然心里坦然了一些,但还没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我还需要继续探索更深处的东西。
3.真的像大家说的一样:怎么样从电脑旁边站起来去做该做的事,需要很大的勇气。
而且不是一次,而是天天这样坚持。
其实听名字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豆瓣上有人严重到去看心理医生,感同身受,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就是克服不了自己,就连上厕所这样的事儿都会一拖再拖。真的不想这样,也想慢慢改掉,可是也是一拖再拖。
搜索豆瓣,看到有人总结方法,先贴上来,慢慢学习。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是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 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
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数学。
3、 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我今晚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4、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5、 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必费力去做呢?
而是:在接下来的15分钟时间内,这件事的哪个部分我可以上手去做呢?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当你遭遇到第一个(或者第二、第三个)困难时,不要放弃。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是:教授不在办公室,所以我没办法写论文了。我想去看场电影。
而是:虽然教授不在,但是我可以在他回来之前先列出论文提纲。
8、 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甚至扔掉不管!)。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惟一人选吗?这件事情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记住:没有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你也是。
不是:我是惟一一个可以做好这件事的人。
而是:我会给这件事找个合适的人来做,这样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了。
9、 保护你的时间。学会怎样说不,不要去做额外的或者不必要的事情。
为了从事重要的事务,你可以决定对“急迫”的事情置之不理。
不是:我必须对任何需要我的人有求必应。
而是:在工作的时候,我没必要接听电话。我会收看留言,然后在我做完事情后再回电。
10、留意你的借口。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利用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不是:我累了(抑郁/饿了/很忙/很烦,等等),我以后再做。
而是:我累了,所以我将只花15分钟写报告,接下来我会小睡片刻。
11、奖赏你一路上的进步。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小心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你可以说杯子是半空的,也可以说它是半满的。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不是:除非我全部完成,否则我就会感觉哪里不对。
而是:我已经走出了几步,而且我做事非常努力,这感觉很好。现在我打算去看一部电影。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
不是:我又在拖延,我恨我自己。
而是: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记住:
困难只不过是一个需要你去解决的问题,它不是你个人价值或能力的反映。
不要习惯性地利用借口来拖延,而要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
我又在拖延,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它意味着什么?
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