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感(一)

(2019-10-14 15:40:42)
分类: 学习心得

       走进葫芦岛市第二届“群文阅读”教学比赛暨观摩课之前,我对“群文阅读”粗浅地背了一番课。听了余韵佳老师的报告和8位青年教师课堂真实呈现,对“群文阅读”又有了新的认识。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全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践阅读教学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共性整合·群文阅读”。目前,我们一直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正在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8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中“量”的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更新的“质”的飞跃。

“群文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在欣赏中阅读。过于精致细腻的传统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就不可能开发学生的阅读智能。

从李艳新老师《走进鲁迅》,李娜老师《几多秋色几多情》,李帅老师《读懂父母的爱》,刘晶晶老师《神话中的“盗窃者”》……我们看到了4位教师源于“读”“悟”结合,让学生在“读”和“悟”中提高阅读兴趣,拓展阅读空间,使课的容量增加,内涵得以延伸。

“群文阅读”的提出不再让老师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等既定途径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在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上有了“质”的突破,因此,“群文阅读”一定要学会放弃,而刘晶晶老师在这方面更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是群文阅读向传统语文教学提起的挑战,也是本堂课的显著特征。郭丽爽老师的《有意思的拟人》,蒋芳老师的《古诗中的秋》,杨坤老师的《生活中的鲁迅》,张悦老师《诗话李白》四节课中,她们尝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引领学生的阅读生活,搭建学生的阅读平台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8位青年教师的“群文阅读”课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先学后教、互学互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感,有利于在班级形成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品位。给人留下了不少探索空间。我觉得“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尽量选用多种文类的文本,诸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还包括实用性文本,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老师在课的预设上应该更贴近学生。以丰富学生信息量,为不同等次的学生提供展示阅读的空间,搭建更为广阔的阅读和欣赏平台。

“群文阅读”在体现了阅读理念的广泛性、经典性的同时,还应该特别强调文本的可朗读性,让学生从朗读童韵和谐、脍炙人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授课者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文本中选择喜欢的片段来进行朗诵展示,让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这样,课堂就会更加活跃,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更深刻。

群文阅读应该倡导多阅读,多比较,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多学习、多实践,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课堂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充分发挥传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竟读意识,引导学生重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教师要精心指导“群文阅读”,使之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教学中,要处理好部级统编教材与其关系,切莫本末倒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