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归纳

(2011-12-01 10:46:46)
标签:

杂谈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

(2)范增数目项王   目“递眼色”

2,名词的意动用法

草菅人命    菅“像对待草芥一样对待”

3, 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使之为王”

(二)名词做状语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单纯作状语,它通常跟介词结合,组成介宾短语,才能作状语。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

    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向潭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如游蛇那样蜿蜒,忽隐忽现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块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听从号令,带着粮食如影随形似的跟从(陈涉)起事

上述四例中的“翼”、“犬”、“斗”、“蛇”、“云”、“景(通“影”)”分别放在动词“蔽”、“坐”、“折”、“行”、“集”“从”的前面做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

    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

    ①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款待他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作仆役来使唤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

④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鲁仲连义不帝秦》

    那个秦国,是抛弃礼仪却崇尚用敌人头颅邀功的国家啊。(他们)用权术驱谴它的学士,像对待奴仆一样地役使它的百姓

上述四例中的宾语都是表示人的代词或名词,“兄”、“隶”、“客”、“虏”用以修饰动词“事”、“使”、“待”、“使”,分别表示对待或处置上述对象的方式或态度。

    3.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

    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马中锡《中山狼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前三例中“杖”、“畚箕”、“船”分别表示实施“杀”、“运”、“载”等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后一例中“面”表示的是“刺”的方式,即“当面表达”的意思。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①卒廷见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②草行露宿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在荒草丛中行走,在露天里息宿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扶苏因屡次进谏,所以皇上派他在外地带兵

    ④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上述四例中的“廷”、“草”、“露”、“外”、“间”分别表示动词“见”、“行”、“宿”、“将”、“至”所涉及的处所、环境。

5.表示情势或道理xiaoyan.com
  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按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xiaoyan.com
    ②予分当引决。 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道理应该自杀。xiaoyan.com
  上述二例中的“势”、“分”,分别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

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 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 ;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

(假定)现在有个人天天偷邻居的鸡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赵策》

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④谨食之,时而献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我)小心喂养蛇,每到规定的时候再把蛇送上去交了差

2.表示渐进。例如:

①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

从这以后,楚国国力一天天地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亡。

②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

刘备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情谊一天天地深厚了。

③乡邻之生日蹙。 柳宗元《捕蛇者说》

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3.表示往昔。例如:

①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尔雅注疏》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 《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附类。单纯的方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三国志·诸葛亮传》

对外与孙权结盟修好,对内兴利除弊革新政治

2.表示趋向。例如: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贾谊《过秦论》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荀子《劝学》

①句的“南”“西”“东”“北”分别修饰其后的动词,有往南、往西、往东、往北的意思。②句的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产品、收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收获、心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作、制:措施、制度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捕:搜捕活动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饮:饮料、汤食

⑧少仲尼之闻 问:见识

.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让……争斗

②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屈:使……弯腰

③以夭梅病梅为业 夭、病:使……弯曲,使……生病

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音

⑤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

⑥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使……饮酒

⑦生死而肉骨

⑧惊天动地

⑨可烧而走也

⑩焉用亡郑以陪邻 《左传》

j既来之,则安之。

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死国:为国事而死

③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 哀:为……哀悼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哀:为……哀叹

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动词活用作状语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立   站着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例如:

登高而招 《劝学》登高在这里修饰后面的招,表示招手的方式。

执刃而立

弃甲曳兵而走

儿惧,啼告母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晓看红湿处 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小学而大遗

⑥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天下的人

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⑧问其深,则好游者……

⑨常在于险远。

⑩圣益圣

j亦以明死生之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穷:看尽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美:赞美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高:升高

⑤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多:推崇,赞许

⑥高其直 <促织〉 抬高

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战国策》

⑦富国强兵

⑧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贵货而易土 易:认为……容易

⑤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⑥不耻下问

⑦是古非今

⑧不远万里

(四)、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 一: 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背离(动词

数词用作形容词

①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一:全、满(形容词)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一:专一(形容词)

③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数词用作名词

1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名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