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政评论:稀土问题的症结在技术

(2010-12-01 10:57:26)
标签:

稀土

日本

加工技术

白菜价

资源

环境

杂谈

分类: 一家之言

     稀土问题的症结在技术

                     □小屋清风/

 日本的媒体报道说,日前,搭载稀土的3艘货船已从中国的港口出发驶向日本海港,另有7艘也在办理有关手续。如果消息属实的话,那么,近期就有总计10艘的中国稀土陆续抵达日本。

 据称,这是在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搭载中国对日出口稀土的货船重新获得通关许可”。其实,中国向日本出口稀土由来已久,本来没有什么新闻价值。问题出在近年来国内一些稀土企业,包括一些非法开采企业见利忘义,毫无章法,毫无节制,乱采滥挖,一方面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也使我国的稀土储备急剧下降。当然,国内企业“窝里斗”的积习难改,相互拆台、竞相降价,也使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大多以“白菜价”被一些国家收储(据说有的国家储备的稀土已够他们使用上百年),致使政府部门不得不对稀土资源进行必要的管控措施。

 从政府层面看,对于稀土这种特殊的资源,我国似乎一直拿不出一个立足长远的资源战略,故而出现问题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目前的原材料或初级产品出口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约束。目前,我国通过稀土分离冶炼生产出稀土上游产品,不仅污染严重,而且附加值很低,而国外从我国购进稀土原料和金属进行深加工后,将功能材料的应用产品卖回中国,价格即实现翻倍甚至几百倍。让人不爽的是,多少年来,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据说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有关方面也曾经想过用“资源换技术”的办法来解决,但老外们一点也不配合,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和资源保护的原因,中国加大稀土行业整治力度,限制稀土无序出口,很快便对国际稀土供需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看来,在稀土问题上,如果中国真想掌握主动权,不至于拥有资源却受制于人,该硬的时候就得硬,千万不要因为国外几句抗议或吓唬,甚至为了换取一些出口的份额而前功尽弃。比如,你要垄断稀土材料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我就垄断稀土资源,不卖给你稀土。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要改变单纯出口稀土原料或初级产品的现状,从事稀土科研的机构尽快改变各自为政、力量分散甚至恶性竞争的局面,切实加强稀土技术研发的自主创新。

而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里,在一个特权盛行、而大多数老老实实的知识分子却连房都买不起的形势下,如何避免人浮于事、唯利是图、急功近利、机械压抑的空气,真正创造一个切实发挥知识分子聪明才智、充分为国效力的环境和体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优胜劣汰的氛围,实在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一句话,只有中国自己的研发水平提高了,掌握了稀土的加工技术,才能破除国外的技术壁垒,才能不受制于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