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2010-09-28 13:41:41)
标签:

凤凰

古城

边城

风情

忧伤

短裙

沈从文

文化

分类: 人在旅途

     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神秘的湘西纪行之二

                      □小屋清风/

初读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的时候,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故而读得浮躁而肤浅,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边城》里描绘的那个边塞小镇的向往。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沱江从古城静静流过 
   《边城》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的。小说中尽管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场面,但沈从文先生以他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从沈先生讲述的那些带着淡淡忧伤的故事中,你可以依稀看见那个有着小溪流、白塔、老船夫、翠翠的弥满风情的古镇。

于是,《边城》中那一只古旧的渡船和它曾经的吱吱呀呀的桨橹声,那种“明丽的忧伤恰似秋夜里流泻的遍地月光”,那个湿润、质朴、静美而透明的小镇,一直留在我的记忆的深处。多少年后,边城茶峒慢慢地幻化成了一个故乡的符号,承载着我这个少小离家的一介书生的绵绵不绝的乡愁。青山、绿水、城楼、石板、古街、吊脚楼、寺祠、亭阁、廊桥…… 那座古城若隐若现,想起她,就会被一种淡淡地忧伤萦绕,就像一根轻柔的丝线,时不时地在不经意之间温柔地撩拨着我的心弦,抚摸我的灵魂,不知不觉间,早已泪流满面。

      (一)

8月下旬的一天,我到贵州铜仁103地质队调研采访,在主人的盛情安排下,我暂时抛弃了繁杂的公务,拭去满身的尘埃,来到了以往只在梦幻中无数次出现的古城凤凰。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沱江上的跳岩木板桥和石墩

到了凤凰才知道,将凤凰古城当成沈从文先生在小说《边城》里描绘的那个小镇茶峒,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事实上,小说里描绘的那个茶峒,是沈从文先生年少时充军的地方,在现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如今,从凤凰古城到茶峒小镇大约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据说小镇至今依旧古色古香,《边城》中描绘的风情依稀可辨。因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这座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如今与凤凰古城一样闻名遐迩。

说到“凤凰古城”,不妨先说说凤凰县。这是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据史料记载,凤凰县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秋时属于楚国,唐时设渭阳县,明朝始设五寨长官司,清代改为“凤凰厅”,民国初即1913年改为“凤凰县”。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37万。

现今的凤凰县城设在沱江镇。沱江镇旧称“镇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改砖城为古城。尽管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仍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古城历史风貌。沱江镇现分为新旧两个城区,“凤凰古城”指的是沱江镇的老城区,这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据说因为古城西南侧有一山,酷似展翅飞翔的凤凰,故此而得名。2001年,经国务院特批,凤凰古城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正是这个古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

    (二)

凤凰古城面积不大,依山傍水而建。一条沱江河从西到东穿越古城缓缓流过。河道很浅,清澈可鉴。坐上乌篷船,顺水而下,撑一支长篙漫溯,不仅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还可以看到两边临江而立的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格与特点的吊脚楼,特别是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近,一根根木桩撑起的吊角楼群,就像一个个细脚长腿的美女立在江水里,让你想入非非;又像是一只只长腿的仙鹤,昂首挺立,承托着古城沉重的历史,别有一番韵味……古城是那么的古朴而神秘,犹如一幅浓墨浅彩的山水画,透着一种灵秀与文化沉淀的醇厚之美。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一根根木桩撑起的吊角楼群

清浅的沱江南岸,古城的东门和北门古城楼至今仍保存完整,并有半壁城墙连接其间。城墙用红色砂岩砌成,典雅不失雄伟。其中东门城楼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尽管由于久经沧桑,两个城楼的城门都已显斑斑锈迹,但依然冷峻壮观,可以想见当年威武的模样,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也油然而生。

漫步东门外,踏上横跨沱江的虹桥,但见“川平风静,皓月当空,清光荡漾,近则两岸烟村,远则千山云树,皆入琉璃世界中。桥上徘徊,恍似置身蓬岛。”这就是素有凤凰八景之一的“溪桥夜月”。再往前走,极目眺望,又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展现在你的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除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外,还可看到“凤凰八景”中的其它七景:那连绵巍峨的南华山横亘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绿色的屏障,苍松翠柏,含蔚笼烟,石径弯弯,清泉冽冽,鹰飞兽走,鸟语花香。当然,还有东岭迎晖、龙潭渔火、梵阁回涛、南径樵歌和奇峰挺秀等风景名胜。

其实,古城无处不美,无处不迷人。北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亘着一条长长的跳岩木板桥,木桥窄窄的,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显得古朴有趣。紧邻木桥之下的河面上,从南到北等距离地间隔地排列着几十个石墩,这是另一种别具一格过江“桥”。在江边,有一溜青光岩铺就的码头,常常可以看见土家族的少妇或女孩在用木槌捣衣;或者静静站在一旁等着过江的苗族女子,女子和善而朴素,胸前的土蓝布围裙上往往还绣着一片别出心载的花,显得美观而雅致;偶而也有穿着细高跟鞋、身着短裙的年轻女子款款扭过跳岩。

于是,清澈的江水,美丽的笑脸,无拘无束的嘻笑,形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画卷。难怪沈先生在他的自传里感慨:“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我的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给我极大的关系。” 沱江的确给人代来无尽的暇思,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凤凰古城的街道也完好地保留着明清遗留的古朴建筑。以古街为中轴,连接10多条街巷。古城所有的古街小巷,都是由一块块从山里背来的青石板铺就,纵横交错就像古城的脉络,每一条小巷的青石板都被人们的脚板打磨得光滑发亮,成为古城悠久岁月的见证。走进临江老街,徜徉在青石板铺成的小巷,两边的古建筑飞檐斗拱,各抱地势,鳞次栉比,亭台楼阁古色古香,重重叠叠,如巨龙飞舞,似鳌鱼展翅。透过那些雕梁画栋、青砖灰瓦的建筑,那随处可见的楹联,那一串串高悬着的在风中轻轻摇动的红灯笼,你可以想象出古城当年的繁华。

据介绍,这里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现在,街道两边仍有许多屠铺、染坊、制作银器首饰的作坊;也有各种土特产的店铺、工艺美术店;还有风味盎然的小饭馆和小酒店:狗肉汤锅的香味,包谷烧的醇香,还有独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如血粑鸭、酸汤鱼、酸白菜豆腐汤、笋子炒肉、腊肉炒蕨菜、麻辣鳝丝、爆烟肉、麻辣鸡丁,等等,让人唾涎欲滴。

    (三)

有人说,凤凰山川秀美,更是人杰地灵。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至清光绪元年(1875)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以来,凤凰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将军、高级领导干部、作家、书画家、工艺美术家。特别是随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教育家熊希龄,著名作家、历史学家沈从文,著名画家黄永玉的出现,凤凰更是声名鹊起闻名全国,蜚声世界。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横跨沱江的虹桥

众所周知,沈从文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一生著作等身,著有500万字的文学作品,《边城》、《长河》、《从文自转》是他的代表作。晚年的时候,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先生依旧笔耕不止,潜心研究古代服饰文化,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服饰文化史上的空白。有人说,世人知道凤凰,是从沈从文先生开始的。现在人们游览古城,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冲着这位文学巨匠来的,这话不无道理。19021228日,沈从文先生就诞生在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这里,沈从文先生度过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1991年,湖南省政府专门拔款对沈从文先生故居进行了整修。故居现陈列有沈老的遗墨、遗稿、遗物和遗像,成为古城最吸引人的人文景观之一,每天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据导游介绍,沈从文先生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骨灰一部分撒入了凤凰的沱江,一部分葬在沱江边的听涛山半腰上。在听涛山,笔者看到了沈从文先生的陵墓:所谓陵墓,其实就是半山腰上小路旁的一大块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如果事先不知道,你根本就不会想到这就是一代文学大师的陵墓。石头上刻着沈先生遗文里的几句话:“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另外还有其他几行小字,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在凤凰古城,还完整地保存着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政治家、教育家熊希龄先生的故居。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矮小但很精致。1869625日(农历),熊希龄先生诞生在这里。这位天生聪慧的“湖南神童”15岁就中了秀才,22岁就中了举人,25岁中了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后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熊希龄先生毅然辞职,成为民国早期的风云人物。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37年在香港逝世。

凤凰还出了一位至今尚健在的名人,那就是著名画家、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黄永玉先生。这位192479日出生的凤凰人,被称为一代“鬼才”,曾以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轰动中国画坛。他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黄永玉先生对家乡一往情深。他说,故乡是一个人感情的摇篮,它的影响将贯穿人的整个一生。

    (四)

有人说,没有登临南长城,没有拜谒过沈从文和熊希龄故居,没有沱江泛舟,就不算真正到过凤凰;也有人说,凤凰的文化就在“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宋祖英的歌里,在罗洗河的棋里,在谭盾的琴里……而沈从文先生说:“进入大湘西,一切光景静美而略带忧伤,随意切割一段勾勒在纸上,就可成一段绝好的宋人画本,满眼的诗,一种纯粹的诗。”事实上,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在给人一种恬静、安谧的同时,也给了人们一种古朴、沧桑和沉重感。这,也许正是这个古城吸引八方游客的独特的魅力和精髓所在。人在旅途:凤凰古城的万种风情
                                        在风中轻轻摇动的红灯笼

在凤凰古城,你可以沿着沈从文先生的脚印去探访那座诗一般的边城,你可以坐在小船上去寻找像玉一样纯朴的翠翠,你可以坐在吊脚楼上听着悠扬的苗家小调,去寻找那首古老的船歌……缓缓流淌的沱江水,满街弥漫的腊肉和辣椒的香味,还有码头上传来的一阵一阵的捣衣声,会不时地唤起我们对久远年代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民风民情的回忆,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重新回到了沈从文先生笔下描绘的那些尘封而又久远的岁月。流连在凤凰这座古城中,尘世间的功名利禄,也许都会黯然失色;都市间的浮躁和喧嚣、也会随着东去的流水缓缓逝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