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给正在蔓延的地铁热浇一瓢冷水

标签:
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国家发改委亏损安全恐怖活动地质 |
分类: 一家之言 |
毫无疑问,中国正在加速走进"地铁时代"。媒体将眼下风起云涌的地铁热称为“雄心勃勃的规划,热火朝天地建设”。据介绍,28个已获批复的城市申请建设的地铁都在7条以上。到明年,我国城市轨道数量将达到55条。2020年到来的时候,中国28个城市建成运营的线路将达177条。按照现有规划,今年我国将建成地铁480公里,2020年总里程将达6100公里。2010至2015年地铁建设投资规划额将达11568亿元,将是今年的5.93倍。但即使是这样的速度,专家们还是觉得慢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教授就表示,城市堵塞到这种程度,不修不行了,逼着你要修,现在修都已经晚了。
据了解,现在申报建设地铁国务院是有规定的,即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申请。比如这个城市的人口要达到300万,年GDP总量要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要达到100亿元。那么,到底是什么动机激发了33个城市“喷薄的地铁建设热情”?一些专家和地铁建设部门的官员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后,机动车激增导致地面交通拥堵,建设地铁显然是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方式。同时,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大投入,也成为推动各地地铁建设热情高涨的原因之一。
据说,有关“未来30年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的预言已让房地产开发商们兴高采烈。已有开发商表示,以前比较偏僻的地方,现在如果有地铁站的话,肯定房子卖的比较好,房价也会升。时下,“地铁有多远,我们就敢把房子建多远!”已成为开发商们的宣言。
"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一个不完整的城市",这句话一度被广泛引用,但也有理性的专家提醒,地铁建设并非尽是“阳光明媚”,而是风险无处不在。调查显示,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已运营地铁几乎全部亏损。据有关专家测算,地铁每公里造价高达5亿元人民币,而且建成通车后每年还有相当金额的运营成本,投入大、收效慢,巨大的资金压力对地方财政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这样的案例不是没有----
目前,北京市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已达到8条,运营里程为300公里左右。 2009年,北京地铁的年载客量已达到13.72亿人次,其中,北京地铁公司所辖的8条运营线路每日客运量估计都达到400万人次,应是地铁载客量最大的城市了。按理说,北京的地铁该赚钱了吧,但据北京市运输管理局的官员介绍, 2008年北京轨道交通的收入是13.3亿,亏损10.3亿,考虑到折旧,加上利息,政府每年的补贴补贴可能达50多个亿。
据专家透露, 1995年4月10日,当时全长16公里的上海地铁1号线投入运行,日均客流18万人次,这是上海第一条地铁。如今,随着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的通车,上海已拥有总长约420公里、11条线的地铁,日均客流478万人次,最高日客流568万人次,进入了网络化运营新时代。但事实上,上海已有的地铁营运也一直处于巨亏中。另据媒体报道,南京地铁自建成运营后就面临巨额亏损压力,有消息称年亏损额可能就高达上亿元。此前南京对地铁一号线期望日收益值为200万元,但目前实际只能收到60多万元,和预估数字相差甚远。投巨资建设的地铁很可能成为"烧钱"的无底洞!
更让人担心的是,由于现在不少地方急于兴建地铁,并非完全是为了改善老百姓的出行,而是看中了地铁的投资拉动效应,其中不乏为了拉动城市房地产业,这样,很少有城市为地铁的安全着想,更谈不上任何的有关安全的长远考量与设计。事实上,由于地铁客流量大、空间封闭,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人们也许已经淡忘,曾经发生在韩国第三大城市大邱的地铁纵火惨案致使数百人伤亡,而近几日发生在莫斯科的地铁爆炸事件更是让人们不寒而栗。这些惨痛教训无疑给各国的地铁安全和管理敲响了警钟。
除了恐怖活动等造成地铁安全事故外,同样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的是,我国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南方的城市,大多地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如果事先不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查特别是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搞清楚地下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性质以及地下水储存条件等,极有可能为地铁建设埋下难以挽回的损失。比如地下水位高、水量大,在隧道施工时容易造成涌水、突水等工程事故;岩层变化较大,岩体破碎,断裂发育,有断层、熔洞等不良地质条件;等等。事实上,这样的案例在我国已经屡见不鲜---
2003年7月1日,由于大量流沙突然涌入正在进行紧张施工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隧道,致使内外压力失衡,隧道部分塌陷,随之地面出现“漏斗型”沉降,工地附近的一幢8层楼房裙房坍塌,并使附近一段长约30米的防汛墙沉陷开裂,从而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市区首次发生的江堤坍塌严重事故。接着是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造成中国地铁建设史上最严重的伤亡事故。此外,武汉、广州等城市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都出现过大小不同的事故。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急于上马地铁建设的城市的决策者们:在头脑发热的时候不妨论证一下,自己的城市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来养活一条地铁?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自己城市地下的地质情况是否已经调查清楚,地质条件是否允许建设地铁?安全尤其是是反恐的手段是否已经具备?而国家有关部门,在急于拉动投资的同时,是不是应当未雨筹缪,考虑一下自己的职能,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甚至无法收拾的时候,才想到“宏观调控”,或者以种种理由相互推脱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