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蜗居海萍物业费公薪阶层房价发烧叹息楼市房产 |
分类: 纵深解读 |
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引起了“写字楼里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老百姓尤其是工薪阶层的强烈共鸣。
《蜗居》剧中女主角海萍说出了很多人的心里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在一路飙升高房价面前,老百姓离幸福越来越远。
2009年11月22日,《工人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房价“高烧”,真的没辙治吗?》的文章,直接说出了许多人想说而无处可说的话。文章说, 2009年的房价,除了一声叹息变成几声骂声,似乎只能用波诡云谲来形容了。年初到年尾,不足一年时间,房价翻番的楼盘比比皆是。有关官员日前给出“由于土地稀缺,商品房价格还要上涨,任何人没办法抑制”的一席判断,更令工薪阶层黯然。房价,真的拿它没辙吗?
眼下的楼市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买房的人不自住,自住的人买不起”。炒房团的规模日益壮大,先是温州等东部沿海的炒房客,后是山西等矿产资源丰富地区的矿主,屡屡在一线城市的楼盘出手,今有“鄂尔多斯炒房团”声名鹊起,炒房似乎已成为富人的投资乐土。
吸引炒房者“前赴后继”的,是“很少有比炒房更划算的买卖,回报率之高,比任何一个产业都赚钱”。由于没有物业税、遗产税等税种支出,以及低存款利率、高通货膨胀预期、房贷容易申请、投资门槛低等因素,加上规范、调控房产投资的政策规定有限而且失灵,给炒房者留下了足够大的操作空间。有调查表明,新增炒房者相当部分来自实体业者。因为不少在实业中辛苦打拼的人,也看到了投机远比投资更省力,而且更赚钱。更有不少人抱着这样的投资理念“如果有100万元闲钱,我会选择股市,但如果只有100万元,会毫不犹豫地扎进楼市。”
高烧的楼市,有人感叹“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家庭”,有人感叹“离谱房价骂也没用”,更有人调侃“北京的房子已经不叫房子了,叫黄金,叫收藏品”。眼下,大量的房子控制在开发商和富人手里,开发商捂盘惜售,而出于投资需要的富人,一出手就买好几套,坐等房产升值,偏偏苦的是有自住需求的普通工薪阶层,要买房,只能拿出“三代人一生的积蓄”。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分析指出,如今的买房人不是第一货币支付人,比如两个小青年买房,双方父母掏钱,爷爷奶奶掏钱,是6个家庭支持一个小家庭买房子,这样就扭曲了支付能力和价格。这个问题很严峻,它实际是把三代人一生的积蓄都用来买房,而且这些人都是老年人,将来保障怎么办。
楼市里投机之风盛行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大批富人直接从穷人口袋里掏钱“转移财富”。进城农民工难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刚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了“蚁族”,像蚂蚁一样群居在一起,有的白领不堪压力,向二线城市转移……真应了某位大亨的理论“高房价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人口素质的门槛”。照这位房地产商的逻辑发展,房价再这么高烧下去,北京等一线大城市,恐怕就变成了“富人城”。不过,在今年7月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报告会上,已经有企业主抱怨:高房价逼走了优秀人才,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当住房的投资需求压倒自住需求,房价怎能不疯狂?笔者认为,遏制房价高烧,不是没辙,是看动不动真格。在这方面,在国外不少国家和地区不是没有成熟的经验。问题在于,政府高层能不能痛下决心,让地方政府无法借“高地价”和高房价发财,获取短期利益;让那些惜盘捂盘、借高额房价从穷人口袋里掏钱而暴富的不义房地产商们再无机会涉足这一领域,甚至倾家荡产;并对投机房产的富人们课以重税,房价高烧还会持续不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