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版
这是实实在在的改版。有几个老人走了,另谋高就,又招了几个新人,未来看着不逊于老人。编辑部搬家,新地址远离了天安门,在工体边上,离全世界最繁华的夜店群一街之隔,闹中有静,看上去也像个做电影杂志的地方。
改版是个系统,心里有数就不复杂。但过去三年一直没建立这个系统,因此内容进展缓慢,像小脚老太太蹒跚,看着是往前走,可随时都会完蛋。今夏有了变化的契机,系统虽然还不完全成熟,思路也不够清晰,但机会难得,错过真就要完蛋。
到了必须改的时候,就这么改了。在方向上,可以说,它接近了我们想要的一本杂志。
2.傻瓜
推荐那部名叫《三个傻瓜》的印度电影,向所有人推荐,它有三个小时,但值得看,不是因为经典,而是因为看完了会高兴——其中会有震撼和潸然泪下,但主要还是轻松满足。这是接近完美的商业片,就是从前让人厌烦的印度歌舞也好看,把它删掉仍然好看。
杂志的头条做的就是这部电影。原因很清楚,它是印度人拍的,按照国人的某种惯性思维,印度人能做的,我们也应该做到。可事实上,十年来没有一部国产电影比这个漂亮,而它的故事即使放在中国最严厉的审查铡刀之下,也说得过去,没什么可咔嚓的,一点也不反动,简直就是主旋律。可它又足够严肃,说的是教育和青年人成长的问题,因此建议所有家长都看看。你要是个学生,应该拉着你爹妈一起看。说到底,这电影说的是啥叫幸福。它唯一的问题就是稍微浪漫了一点。
3.清纯
用二十分钟看完了《山楂树之恋》,不是盗版碟,是在一个有特权的朋友那里看的,那地方能用快进的方式看完一部片子。说的是清纯,但我同意一个朋友的说法,这电影里啥都没有,但是因为做杂志搂了一眼那个小说,只用二十秒钟就看出小说更烂。实际上,电影并不烂,就是理解不了张艺谋的境界。
清纯不是羞臊,应该是不知羞臊。接近纯真,而非宛若处女。
一个老爷们要用作品缅怀清纯,他应该弄出男人对清纯女孩儿的错觉,因为你不过是想占有清纯,然后以为可以为之生死不渝而已。
我们做了个调查,结论是汤唯和阿娇都可以扮演清纯女子。可见女孩儿的清纯就应该是男孩儿的错觉。道理可能有点深。
4.剧本
有天去小剧场看了出话剧,《璃琅村花》,也可以翻译成“璃琅的美丽女王”。舞台灯光什么的很简陋,演员也一般,但是剧作厉害。看了说明书才知道剧作者原来是马丁·麦克纳格,也就是电影《杀手没有假期》(《布鲁日》)的编剧和导演,这是他早年的戏剧作品。像《杀手》一样黑色,惊人,功底深厚,妙到巅毫。不知道戏剧界的专家术语该怎么说,反正你能看到从莎士比亚那儿一直传到他这儿的英国戏剧积淀,真就是博大精深。
一共只有四个角色:一个早过了嫁人年纪的处女,一个跟监狱长一样变态的母亲,一个邻家小伙儿,以及这个小伙儿在英国打工的哥哥——但从始至终,舞台上同时出现的最多只有两个人。故事讲的是变态母亲阻止女儿出嫁的故事(当然这仍然充满象征性),以及女儿的反抗。高明的是,女儿和母亲的较量通过一封英国寄来的信达到了惊心动魄的地步,比命悬一线的张力更强,比好莱坞所有大片营造的悬念更足,而最后一切又都借前面几个小伏笔翻了个跟斗颠倒过来,女儿杀死母亲,但她顿时成为她杀死的那个人,而只是由于她更加病态的幻想。
大概就是这样,艺术远远、远远地高于生活,它可以让一个令人绝望的结局变得过瘾。
推荐本刊的“剧本欣赏”栏目,我们得承认这个栏目是边学边做,不过我们也不过高指望有高手能指点甚至参与进来,因为国内没几个这一行的高手。
万一有,且愿意,可跟我们联系。
尚可 2010-9-3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