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世界》4月观点

(2010-05-07 17:43:06)
标签:

杂谈

小报告

文/雪风

1。长达93天的贺岁档终于结束了,这很值得高兴,因为这代表你的眼睛终于可以不受那些肥腻的“大片”的虐待了,同时,这也让一些体型娇小的“小片”有了露头的空间,虽然能不能活下来还说不定,但没有了那些蠢大巨无霸的压迫,它们起码在概率上有了更多的机会,而且它们也值得拥有这种机会。

2。比如《我们天上见》。它是演员蒋雯丽的导演处女作,讲的是一个女孩和她姥爷的故事,80%来自于蒋雯丽的真实经历,像大多数女导演的电影一样,这部片子拍得安静、琐碎,影片的前半部甚至有些过分琐碎,以至于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有两个小时的片长,实际上它才85分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蒋雯丽那种女性异常发达的敏感,让那些琐细的情节有了一种特别的力量,那里面藏着的温情、伤感,就如同婴儿的手指,微弱而又结实地触碰到你心里最软的那块地方,让人有一种若有所失的微痛感。
它值得一看,因为它不是像那些“大片”一样,拿着激素的大棒去敲打你的神经,而是用85分钟让你慢慢安静下来,让你麻痹的心恢复它原来就有的感受力。


3。另一部小片是近期在北京的某艺术电影院放映的《牛郎织女》,这实际上是一部2008年的老片,但直到现在才有了“独家”放映的机会。它非常不幸地再次证明了电影质量与观众人数成反比的定律。
这是一部气质相当独特的电影,它悲悯,但对片中那些底层人却又免不了给予些许嘲讽;它温情脉脉,但又时不时露出那些黑色幽默的里子;它极其生活化,但又无处不是隐喻;它散发着相互抵触的气味,却又圆润得像块从瓦砾堆里刨出的石头。
中国一直多的是极端的导演,张艺谋的颜料桶,陈凯歌的寓言,贾樟柯的平民史诗,李杨刺向现实的短刀……他们擅长的是钻牛角尖,在艺术的死胡同里逼出高潮。而《牛郎织女》的导演尹丽川显然不同,她的电影更加多义,她给我们生活的切片,里面温情与残酷,可悲与可笑相互勾连,关系不清不楚。


4。《艋舺》实际上算不得小片,但与内地贺岁档的几部大片要比,从投资上来讲,显然还是小儿科。
这部电影给人的感受很复杂,简单地说,这是一部让人既很爽又让人相当不满的电影,它经常在牛B与幼稚之间没有任何过渡地硬着陆:青春、励志、偶像剧、男同,《教父》似的两个时代价值观的冲突,让人直冒酸水的生硬说教,生猛如《老男孩》似的打斗,做作如《流星花园》的美男呲牙裂嘴的悲愤大特写,各种元素混搭在一起,不管不顾。
但有一样东西弥补了这种缺陷,那就是激情,那种来源于纽承泽导演的激情散布在影片的每个角落,这种浸泡着纽承泽青春记忆的情感,让故事始终有着一种真诚炙热的张力。
而这种情感也是这些小片与今年贺岁档某些“大片”的最大区别,这些“小片”能让你感受到胶片背后那些温度,而那些“大片”却只能让人触摸到一层冰冷的塑料,看那些“小片”,你能感到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看那些“大片”, 就好像与一个巨大无比的充气娃娃性交,在莫名的亢奋中挣扎出虚假的快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