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温考证双桥门往事,结缘梁克刚“茶.壶”作品,狂风大雪中穿越双城门!《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97

(2021-11-08 12:45:09)
标签:

高松老门牌

矿脉艺术

南京地名

社会学记录

社会学艺术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重温考证双桥门往事,结缘梁克刚“茶.壶”作品,狂风大雪中穿越双城门!《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97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97

双桥门1-94.4号)双桥门北街(1-16号)南京雨花区,七里街所。双桥门东西走向。明朝此处建有双孔石桥,双孔形似双门,故称双桥门。双桥门北街南北走向。因位于双桥门街北侧,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2010年我发起带领我创办的《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朋友们,对南京外廓城18门进行了全面民间考证,我还连续发布了寻考报告。其中:南京双桥门遗址考证报告--寻找外城18门之18,就记录了我们考证过程与结果。喜欢了解的同道可搜索查看。双桥门为南京明城墙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之一,位于凤台门与夹岗门之间,为军事要地,双桥门是一座特殊的城门,建在“丁字墙”上,而非直接开在外郭城墙上。双桥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是为弥补和加强南京明城墙京城的防卫而建造,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城高大概在8—10米左右,城墙上则宽6-8米。清末民国时期,双桥门逐渐衰败,地表城门现已不存,仅存地下遗址,地名沿用至今。明代初年,在夹岗门 西侧(今卡子门红星美凯龙一带)的土城上,又延伸出一道南北走向的土城,另一头通到通济门外的清水塘。建造此土墙的目的,是为了将土墙西侧七里街一带的居民区和土墙东侧的天坛、神乐观等皇家建筑隔开,防止百姓随便进入皇家禁地。我也说过,南京民间素来都有“里十三 外十八 一根门闩朝外插”,这里所说的“门闩”,指的就是那道连接内郭城和外郭城的土墙,也就是民间所谓的“丁字墙”,当年还有“丁墙村”的地名佐证。双桥门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东起九龙桥南原旭光仪器厂,西至晨光路。以明代外郭门双桥门得名。明《南都察院志》载:“双桥门,东起清水塘百五十丈,西至丁字墙二百四十丈。”门前有两座石桥得名。又传,明初此段秦淮河上并立两座桥,过桥只经过一个门通往大路,故名双桥门。双桥门北街位于南京市雨花区雨花门外东南侧,双桥门街东端北侧,秦淮河东岸。南起双桥门街,北至龙蟠南路。不想聊太多了,在百度与搜狗搜索词条中都有我的阐述。

昨天从安徽铜陵犁桥艺术驻留回京,虽然高铁因狂风与北京大雪晚点3个小时,但终于是回到家中了。没有上次回京的磨难,被隔离在河北香河14天,还是因为铜陵是疫情低风险区吧。回家后感觉是从铜陵犁桥出差来北京办事一样,顺路又见老情人……。怎么定位系统乱了,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吧,倒的不是时差,是乡村到城市的生活习惯,倒的是搅拌这些感受入记忆的库房过程,为“认知”体系修正误差。再次感谢梁克刚把他的重要作品“茶叶制作的茶壶”送给我,我不会卖掉换钱的,我一定是传递下去。近期我会专门为这个“茶.壶”写点什么!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11月8  上午12:33   4度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一句话:我非常祈盼能实现世界独一无二的《老门牌博物馆》梦想,希望有超前思维者合作,绝对艺术、历史、情感、社会学汇聚的人文景观流量地标。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