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百年前马林在南京创办学校医院,黄状元巷成为历史!《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7义兴巷
标签:
社会学记录南京地名高松老门牌矿脉艺术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7
义兴巷(1-56号)南京秦淮区,夫子庙所。南起长乐路,北至瞻园路。明朝即沿用此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我对义兴巷的了解是因为,我在长乐路秦大士故居开办《南京老城南印象陈列馆》时,常常在周边溜达。而义兴巷也只剩几个待拆旧房,基本只能看到中华中学与消防队了。还在我的陈列馆听老城南人讲过,曾留衣冠冢的黄状元巷就在中华中学旁。南京末代状元黄思永,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重要人物就诞生于此地。黄思永,字慎之,江苏南京人。光绪六年(1880)庚辰科状元。先后任翰林院修纂、军机处章京、右春坊右中允等职。后开办北京工艺商局,还投资天津北洋烟草公司,组建北京爱国烟厂。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设商部,黄思永被尚书载振聘为头等顾问,与张謇被时人称为“商部实业两状元”,著名改革家。不久,工艺商局停办,黄思永遂南归浦口任商埠督办,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童年时期的黄思永,随父母居住武定桥西一条小巷,小巷呈南北走向,东与义兴巷平行,与夫子庙、花市大街(今中华路)咫尺相望。当黄思永金榜题名时,地方遂将此巷命名黄状元巷。自此,小巷便在金陵诸多小巷中大放异彩。1955年,黄状元巷为南京市一女中征用(即今日中华中学校园东侧),巷子南端于1958年拓并为长乐路。
南京育群中学旧址位于现在南京市中华中学内,始建于1899年,是英籍加拿大人马林(原名威廉· 爱德华·
麦克林)创办的,起始校名为“基督中学”,校址在中华路344号,只收男生。1926年学校改名为“爱群中学”,同年,基督教又在中华路369号(爱群中学对面),创建“明育女中”,政府因两校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故而决定合并,各取原校名一字组建“育群中学”。日本入侵,南京沦陷,育群中学曾先后迁至江宁县湖熟镇,上海黄浦区,江西赣县办学,后到上海,加入基督教“华东联合中学”。更名为“育德中学”继续办学。1970年,学校曾一度被定为南京棉毛纺织厂厂办校。1983年,学校再度更名为“南京市中华中学”。这所中学同南京鼓楼医院,均为马林创办。义兴巷我除了留几块门牌,现在找不到老旧影子了,也只有中华中学的劳动楼维持着这里的最后历史坐标。当一座城市不在追忆思念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来龙去脉,这个城市就已经进入老年痴呆期了,因为城市需要有记忆的传承而向前发展。当然我说的不是南京,南京只是偶尔断臂疗伤吧!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10月19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