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清凉系地名自成一派,老高认证南京地名是密码版中国历史教课书!《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3

标签:
社会学记录南京地名矿脉艺术社会学艺术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3
清凉新村(1-92.8号)南京鼓楼区,五台山所。位于清凉门内虎踞路西,清凉山公园西南。以清凉山得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我一直说地名是一个家庭到一个人存在的地标,在你的身份证等各种信息登记中证明你的存在。同时也在表达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状态。古都南京的地名更是一本密码级的中国历史教课书,处处透露着恢弘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知识。南京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地名之众多,内涵之深广,有些地名标记了金陵山水相映的地理特征,有些地名沉淀了金陵帝王州的政治色彩与历史沧桑,有些地名凸显了金陵市井文化与商贸经济的发达,还有些地名表达了金陵人崇文尚书的价值取向。“清凉”系就是特别的一方存在,都是因为清凉山而发生展开。
清凉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西麓,虎踞路西,鬼脸城南。明代内城13门之一,也是仅存的4座城门之一。明洪武六年(1373年),因处清凉山西麓,而以“清凉”二字得门名。清凉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西南部,清凉山公园之南。南起虎踞路,北至广州路。以巷处清凉山下而得名。民国《首都志》即载有此巷名,沿用至今。清凉新村因近清凉山,而以“清凉”二字加通名“新村”二字得名。在南京主城还有清凉山庄、清凉门桥、清凉寺、清凉山公园、清凉台、清凉山体育运动学校等名称。总之有了清凉开头的地方听起来就舒服,起码会心理降温2度吧!
清凉山一定是南京最清凉的地方了!清凉山山林郁郁葱葱又地处市区,被誉为“城市山林”。清凉山公园内的山顶还有民国时期的首都自来水厂遗迹,旁边的河海大学我的母校等等都在散发着凉爽意境。“清凉山树阴蔽日,在南唐时,是李后主的避暑消夏之地。”据史料记载,“清凉山”这个名字的出现,在山上的清凉寺之后。清凉寺的前身是五代时期的兴教寺,南唐时李后主将其扩建为“石头清凉大道场”,从那以后,石头山就改为清凉山了。夏天纳凉老南京人有很多法子,摇扇、铺席有地名佐证“芦席营、扇骨营、扇骨里”。吃瓜有地名佐证北东瓜市、南东瓜市、东瓜圃桥、西瓜圃桥、东瓜匙、瓜园村、瓜冲、瓜埠山……。凉茶有地名佐证茶南、茶亭村、茶亭东街、大士茶亭。拖鞋有地名佐证木屐巷。总之南京地名包罗万象,上天入地都能联系上,绝对是地名教课书与百科全书!收工,今天本来想接着昨天的挖地窖,继续聊“偷白菜”的童年故事,只能明天再“偷白菜”了!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10月15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