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交的老友陈和平,巧遇老式山楂片回忆杀,吃倒傻子高的大牙!《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1武定门外
标签:
矿脉艺术社会学艺术南京地名老门牌博物馆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71
武定门外(1-154号)南京秦淮区,白鹭洲所。位于东水关闸南侧,地处武定门外城墙根东侧,南北走向,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武定门外就是城墙东水关闸外一直到南京城墙东南角一线,在成为武定门公园之前是仓储式企业与部分自开农田,靠东水关这边还有几家收废品的院子,我在1997年前后来时完全是探险的心态,还能看到很多城墙砖的房子与围墙。后来2000年后认识了老朋友陈和平,他就住在武定门外红旗桥旁,这位老朋友可绝对见多识广,是原来南京木器厂的领导,在南京家具界木圈可是德高望重、备受尊崇、博学多才、幽默风趣、美食品鉴的高手中的高高手,也只有我的见识与经历能与之过几招吧。想念我的这位老朋友了,我到北京后多年没联系了!
武定门为南京明城墙民国增辟城门之一,介于中华门、雨花门与通济门之间,城门因位于城内长乐路中段的武定桥而得名。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汉中门、新民门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2010年重新连接武定门段城墙,复建武定门,为三拱券城门,长乐路南北两侧的明城墙从此连成一体,登城后可达东水关、中华门、集庆门等城门。
武定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旧名叫嘉瑞浮桥,因其位于长乐渡之上又称“上浮桥”。明代时,这座桥的旁边是大名鼎鼎的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的府邸,徐达死后得到的谥号是“武宁”,因此这座桥被称为“武宁桥”。到了清朝道光皇帝时,因为道光皇帝的名字是旻宁,要避讳,后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之意改称“武定桥”。明清至民国,这里妓院盛行,六朝金粉,笙歌不绝。现在的武定桥是一座新旧结合的桥,中间为老桥,两侧的新桥修建于2001年。与武定相关的就这些了,网友给我留言说,别太正经的总是史料陈述,大家喜欢听的是你的口语情绪与个人感受。我是又高兴又懵圈,不写点历史对不起南京,不来些口炮对不起老友、网友,我也想开了,就是任性的自己高兴就行,爱咋咋地!前天在安徽铜陵犁桥艺术村驻留期间,晚上与同来的哈桑刘、小雅、王蹿聊夜天时,桌子上的老式圆卷山楂片电到了我,我小时候有这么一小卷山楂片可能会吃好几天,跟我特别好的小伙伴才可能给他分享半片一片的,回忆杀呀!当晚我连吃两卷,牙都要倒了!收工,又是小雨飘飘,不知今天能否开工焊接?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10月13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