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糯米巷“中州会馆”,老高多年前妄言“湖南会馆”,特此承认错误!《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7

(2021-09-29 07:15:56)
标签:

老门牌高松

南京地名

社会学艺术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糯米巷“中州会馆”,老高多年前妄言“湖南会馆”,特此承认错误!《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7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7

糯米巷1-44号)南京建邺区,安品街所。南起升州路,北至安品街。相传明太祖水师都督的粮仓设此,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2008年前后我自己与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多次寻访此地,更早些时还没建天安小区,我之前在云台地、车儿巷等篇都有提及。糯米巷和大辉复巷一样,也剩下单号的西半边了,东半边的双号拆掉了。糯米巷15号这座大门,上有五块雕花门楣连成一条,仍旧透出原有的红漆颜色。 二层的花门楼,双开的两扇大门气势古朴,这就是“中州会馆”又称“河南会馆”。我2008年有过记录拍摄可能当年调研不足,听当地人讲是“湖南会馆旧址”我就相信了,没有深入探究,现在回看自己的图片与文字定义有些牵强,因为真正的南京湖南会馆在磨盘街与钓鱼巷地区以经被证明,为当年自己的不认真给大家赔礼!“河南会馆”或叫“中州会馆”前后三进,住户密集隔的只剩下一条走道,昔日的雕梁画栋还在,当年门口总是有个中年男子挂了好几个鸟笼逗鸟。据说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还来这里看过戏。“中州会馆”保存基本完好,是目前南京多处会馆遗迹中保存最全的建筑之一。

茶糕,南京人夏季早晨喝茶或午后喝茶时进食的点心,明代南京很流行食茶糕,大街小巷皆有敲竹板叫卖的茶糕担。它的食材就是干磨糯米粉、干磨粳米粉等。糯米粉大米粉混合,加水揉搓,水不能多,能感觉到潮湿就好。还有一种我们南京上学时,南京街头常见的“糯米糕”是一个炉子上有蒸锅,蒸锅上有很多圆孔,像冰激凌一样的尖桶内放入沙沙感的糯米碎粉,可以加入很多东西调配,很快就蒸好了,我还开玩笑的给它起名“中国热激凌”。现在可能不让用煤炉与推车在街头叫卖了,所以成本提高了,也很少见到了,更是没有了那份烟火味。以前在南京聊天时我还说过,南京之所以一直是历史文化之都,除了我们知道的文学诗歌等等的成就,最关键的是它的城市烟火气息,引燃了文人墨客的思乡情愫,所以诞生了千古流芳作品。如今的高楼林立与没了烟火的生活,不知道能激发出什么灵动。

糯米巷也好,糯米糕也吧,都是活下去的填充罢了。糯米巷还有一块字迹模糊的碑石,还能看出上面的雕工花纹,多次研究也没结果,不知道是否与“中州会馆”“河南会馆”有关。碑石位置不能说,不然又会出现不该发生的错误丢失,请同道理解!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29  上午7:5   23度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一句话:我非常祈盼能实现世界独一无二的《老门牌博物馆》梦想,希望有超前思维者合作,绝对艺术、历史、情感、社会学汇聚的人文景观流量地标。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