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怀了“创意小屋”,高爸爸送给女儿的“滚草房”温暖的流泪!《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5西营村

标签:
老门牌高松社会学艺术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55
西营村(1-110号)南京雨花区,雨花台所。赛虹桥立交的南侧。(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因为当年这里是标准的城中村,都是外来人口集中的租房户,在我知道的范围内没有老房子等我喜欢的东西,门牌也是相对进化版的铝制样式。西营村具体大小我还真说不清,就连1984版南京市地名录也没说清,可能这里一直在变迁吧。大概位置就是凤台南路东,安德里北,同仁堂制药西,长虹路南的围合之中,这个区域中间东北向西南贯穿宁马铁路,铁路西基本是大型建材木业市场,就包括我重点策划的亿源装饰城等等。现在保留了一段路叫“西营村路”,还有叫西营村号牌名的地址信息,真正的西营村一直是城市变迁与膨胀中的过度带。我还记得2009年7月南京考古圈的关注事情,雨花台区西营村清理14座灰坑,出土一批六朝遗物,包括瓷器,陶器、筒瓦和瓦当等。根据遗物的用途,可分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两类。生活用具包括瓷器和陶器,以瓷器为大宗,瓷器以碗和罐的数量居多,还有盘,六足砚,盘口壶和长颈瓶等,而陶器数量较少,有盆,甑,瓮,帷帐座等。瓷器多施青绿或青黄釉,部分有冰裂纹,胎和釉结合紧密。依据器底和器壁纹饰的不同,瓷盘多饰有同心圆莲子的莲瓣纹。依据器形的特征和纹饰判断,这批瓷器的年代应为南朝晚期。建筑构件有筒瓦和瓦当两种,瓦当又分为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两类。莲花纹瓦当以细部纹饰的差异,可分四型,其中包含有复瓣(宝装)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仅发现1枚,兽面刻画比较抽象,装饰意味更浓。参照共出的瓷器年代,这批莲花纹瓦当具有比较典型的断代意义。该遗存对研究六朝都城的物质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怎么样?是不是写的专业高大上,是我引用的考古报告简介,哈哈。
2010年底西营村这里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遮羞墙”的事,各种奇葩的一夜之间建墙为了什么检查,又被瞬间推到等等磨叽事就不聊了。昨晚睡的不好,一直在想一个作品的构架与实施方法,就是我想完成一个:高爸爸送给女儿的礼物《滚草房》,名字是暂时想到的,也可以叫稻草房什么的,就是在一块大席梦思床垫上放置一个扁矮的木房,里面放好精心挑选的每一根稻草,可以躺在里面滚草玩……,还可以在轻微的摇动中看星星、看月亮,哇噻!细节设计就不展开聊了,放在稻田地旁不要太浪漫温馨了吧。难道这就是我的口头语“炸街”吗?收工,自嗨的早上。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9月27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